環境保護-裝置藝術
   
題目: 環境保護-裝置藝術
學習領域/
科目:
視覺藝術
學習階段: 第四階段
簡介 該校參與由進念二十面體及黑箱作業藝術教育機構合辦的「中學生創意思維提升計劃」,在學校舉辦了裝置藝術展及工作坊。教師作為促進者,引入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令學生接觸到前線的藝術工作者及真實的藝術品,以加強學生在藝術上的學習。同時,在中四級的教學中採用靈活的課程組織,在正規和非正規的課程中配合是項計劃,擴闊學生在學習視覺藝術上的學習經歷。而在進行裝置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更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溝通及批判性思考能力。
背景圖案
學習目標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背景圖案 學習搜集、挑選及組織某一特定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水質等)的資料來啟發創意,從而界定自己的創作焦點,表達自己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及感受;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利用裝置藝術強調創作概念及作品與空間、觀眾的關係,配合選取物料/物品、色彩及造形,表達創作意念;
背景圖案
發展藝術創作的技能與過程
背景圖案 利用實物的擺置,學習對環境空間的考慮及觀賞者的參與對作品的互動關係,將意念形象化;
背景圖案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
背景圖案 欣賞藝術家如何利用空間組織及物料/物件的選取和擺置表達意念和概念;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根據對主題的探討、物料的選取以及表現手法評賞自己和同學的創作;
背景圖案
認識藝術的情境
背景圖案 認識裝置藝術在本地藝術的發展、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的分別,以及它所蘊含的社會訊息; 料的選取以及表現手法評賞自己和同學的創作;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關注及參與本地的藝術活動;以及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習透過藝術活動把生活化的話題(例如對環境保護的看法和感受)表現出來。
背景圖案
學/教過程
背景圖案 為配合「黑箱作業」計劃,教師在課堂上先介紹裝置藝術在本地的發展、背景及表現特色。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藝團在學校禮堂舉辦了「黑箱作業」裝置藝術展,同時安排各班同學在正規的課堂時間分別到禮堂參觀展覽。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校亦安排學生參觀油街藝術村,透過實地觀察及工作紙加深學生對裝置藝術和藝術家的認識。參觀後,學生須根據觀察或網上的資料搜集,以書面報告的形式介紹一位從事裝置藝術的本地藝術家。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生在課堂就某一特定的環保問題進行探討,並透過互聯網、圖書及實地觀察搜集有關資料以啟發其裝置的創作。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教師與學生個別地討論創作主題,學生則把意念畫成草圖。教師根據學生的草圖,給與指導及協助他們思考如何把意念形象化。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生利用不同的物料/現成物品,配合空間的考慮及觀賞者與作品的互動關係,在學校走廊的展覽櫃內,創作小型裝置,以表達自己對環境問題的看法和感受。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其創作,同時其他同學可以發問並根據意念的表達、選取物料/物品、表現手法及製作技巧,評賞自己和同學的作品。
背景圖案
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
背景圖案 學生透過實地參觀、與藝團的接觸及與藝術家直接的交流和討論,認識本地藝術的發展並提高了對藝術的興趣和關注。並藉各類不同的學習經歷,擴闊個人對美術的欣賞及創作。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生經過對環保主題的探討,加深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在創作的過程中對環保問題作出反思,加強對環境的關注。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學生在搜集有關環保及本地藝術家的資料時,學會運用資訊科技,並能以研習的方式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會學習的能力。
背景圖案
背景圖案 在欣賞校內及校外的裝置作品展及評賞自己與他人的裝置作品時,學會理解及分析別人的美感觀念。
背景圖案
學與教資源/ 附件
參考文件
1. main.doc (本文件)
背景圖案
參考書目
1. 藝術與空間 從雕塑到裝置 (1996) 香港科技大學藝術基金委員會及香港藝術中心聯合出版。
背景圖案
2. 張鳳麟著 (1999) 拆東牆補西牆 : 香港裝置藝術賞析, 香港 : 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背景圖案
網址
1. http://www.info.gov.hk/epd/
提供制訂和實行香港環境保護計畫及有關噪音、水質、空氣、廢物污染管制的資訊。

背景圖案
2. http://environet.uhome.net/
介紹很多有關環保的網站,並從民眾的角度討論環境及社區議題。

背景圖案
3. http://www.ied.edu.hk/esdweb/
提供教師多種環境保護的教育資源。

背景圖案  
資料來源 本教材根據聖伯多祿中學的教學實例修訂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