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認知課程(單元一) 開開心心用電腦

簡介

本電腦認知課程是為配合教育署在2000年建議學校採用的《資訊科技學習目標》而設計,提供教學活動建議,讓學生達到以下學習目標:

  • 認識日常生活中需要資訊科技的原因及其應用;
  • 明白輸入、輸出及儲存裝置的基本功能,例如顯示器、鍵盤、滑鼠、揚聲器、磁碟機、光碟機、掃描器及打印機;
  • 簡單地認識電腦如何運作;
  • 學習使用滑鼠的技巧,例如移動、按、雙按、拖曳及下放;
  • 在視窗環境中操作電腦系統,並逐步熟習工具列、游標、按鈕等;
  • 遵守使用電腦的守則;
  • 關心資訊科技的發展。

   *認識滑鼠右鍵的用途。

  • 核心部分
    *增潤部分
單元一光碟封套

 

單元結構

本單元共有三個學習單位,各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另有「資料室」,提供其他學習資源的支援。

  1. 「萬能的電腦?」─ 討論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關心資訊科技的發展。
  2. 「做電腦的主人」─ 認識電腦硬件和軟件的功能;學習在視窗環境中操作電腦。
  3. 「善用電腦」─ 遵守使用電腦的守則。

「資料室」 提供有助資料搜集及討論的軟件、參觀地點及資訊科技學習資源目錄等。

單元結構表

在光碟中按此連結可直接開啟結構表;單元結構表亦預設超連結,用以直接開啟各教材的檔案(如動畫、遊戲、網頁、工作紙);「組裝遊戲」及「新聞剪影」需安裝才可使用,可到光碟相關的資料夾找到安裝程式。

關於本教材套的問與答

為甚麼本教材套包括初小和高小學生的活動建議?

雖然本單元課程主要為初小學生而設計,但是某些課題,例如「遵守使用電腦的守則」、「關心資訊科技的發展」等,不單適合初小學生,也適合高小學生,以豐富他們在整個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資訊科技知識、技能和態度。

教材套提供的資料這樣多,學生能完全消化嗎?

本單元提供的大量資料,只為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他們去思考和探索,養成正確處理資訊的習慣,絕不應成為記誦的材料。教師可按學生的興趣和認知能力選擇及剪裁教材,或把教材放在自學角中,供學生課餘自學。

是否要完成所有活動,才能達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本單元提供的教材有些以傳授知識為重點,有些以深化學習內容為重點;有些為初小學生而設計,有些則為高小學生而設計,教師可按學生的程度,選用合適的教材,亦可設計其他活動,達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如何編訂教學進度?

在編訂教學進度時,教師可先篩選本教材套分別適用於初小和高小的教材,決定本單元活動可配合學科的哪些課題和教學目標(例如:「新聞剪影」可訓練學生閱讀和撮寫的能力),然後再決定使用各活動的先後次序等細節。
一般來說,教師可按題材依次施教,但「未來電腦設計室」要求學生先認識電腦的功能和掌握關於電腦硬件和軟件的知識,所以適宜在完成有關活動後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