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運用「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發展校本課程
類別:
工作紙
科目:
中國語文
適用級別:
中一級至中三級
協作學校: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設計背景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自2011年起取錄非華語學生,近年持續收取較多的非華語學生,人數約佔全校的三成。為照顧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協助他們進一步融入主流社會,學校致力發展非華語學生校本中文課程,並按照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學習進程及預期學習成果,幫助非華語學生透過小步子的方式學習中文,期望非華語學生能盡快銜接主流。

由於非華語學生的背景及語文能力各異,為照顧學習者多樣性,協助不同中文程度的非華語學生訂定適切的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學校在初中中文課堂實施「按能力跨級分組」制度。學校按非華語學生的語文水平分為五個程度,參照「學習架構」規劃不同程度的起步點及預期學習成果,並設置晉升機制;通過有系統地規劃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營造豐富的中文學習語境,以期協助非華語學生順利銜接主流課堂。

 
設計構思
1. 確立課程發展理念及方向:在初中階段按能力跨級分組,校本中文課程分為程度一至程度五,預期學習成果配合「學習架構」的第一至五階。學校運用校內評估工具、其他校內評估及面談等,了解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水平及起步點,讓學生修讀適切的程度,在中文學習上拾級而上。縱向課程規劃,以「個人、社會、中國、世界」四個主題貫穿及銜接各程度,各程度側重點各有不同,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小步子學習,提升語文能力,期望能盡快銜接主流。
 
2. 整體課程規劃:各程度按照「學習架構」規劃課程及學習進程,檢視及優化課程內容。根據課程文件建議學習重點,擬訂各單元學習重點,包含讀、寫、聽、說、思維、文化、文學、自學及品德情意等各學習範疇。各程度按非華語學生的起步點規劃學習進程,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定基本及進階能力的預期學習成果,設置分層目標,以照顧學習者多樣性。
 
3. 開發合適的學習材料:按校本課程發展需要及「學習架構」擬訂的預期學習成果,開發及自編校本學習材料;讀、寫、聽、說及語文基礎知識等學習材料按主題編訂,各學習範疇互相聯繫,以讀帶說,以說促寫等,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有系統地組織學習內容,以配合非華語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及學習需要,逐步銜接主流課程。
 
4. 藉多元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與能力,包括:課前預習,重溫已有知識、鞏固字詞學習;運用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元化的朗讀、互評修訂文句,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及培養語文能力。

施教情況

閱讀教材設計示例:單元二 課題三《香港的青馬大橋》
預期學習成果:
閱讀

能理解閱讀材料的時地人關係 NLR(2.1)1
能對閱讀材料中的具體事件提出簡單的看法NLR(2.1)1
能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NLR(2.1)2
大致能概括段落的意思NLR(3.1)1 (進階)
寫作
能運用所學詞語寫句子,標點符號正確NLW(2.3)2
能按指示選用更適當的字詞修訂句子NLW(2.4)1

校本教材設計理念:

 

重點 理念/設計原則 備註
學習目標
列明學習重點及「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預期學習成果
讓學生對學習重點及預期學習成果有更清楚的掌握
 
預習
鞏固已學詞彙及認識課文的重點詞彙
形式生活化及多元化:圖片配對、選項、填充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附件一:預習
示例:重點學習時、地、人、事,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詞彙
課文內容
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經驗
詞彙切合學生能力
結構清晰,易於學習與遷移
例如在遊記中運用「先、接著、最後」等標示展示文章的順序
重點詞彙
列出課文重點學習詞彙
學生以文字/畫圖解釋,用自己的方法記憶,加深印象
附件二:重點字詞
課文問答
由淺入深,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鑑、創意),逐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題型多元化(填空、排序、選項、配對、是非、短答……),引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加入個人的見解與感受,連繫生活,讓學生能在生活中應用所學。
為能力較高的學生作好準備,學習歸納課文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脈絡,發展學生的歸納重整能力。
附件三:課文問答
課文基礎知識
從課文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鞏固延伸所學
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句式、標點符號、修辭技巧、詞性……
由仿到作,先以圖片輔助及提示,逐漸減少提示,讓學生自行創作。
附件四:語文基礎知識
示例:鞏固四素句(時、地、人、事+感受)
注意事項
提供鷹架輔助:圖片、詞彙、例句等
照顧學習者多樣性:挑戰題,提高對學生的期望
 
 
教學反思:
1. 理念清晰,建立願景:教師能按「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擬訂非華語學生的起步點,設定合適的學習目標,達至預期學習成果。確立課程發展方向,整全的校本課程規劃,按能力設置不同程度,協助學生小步子拾級而上,有效照顧學習者多樣性,有系統地發展非華語學生的校本課程,期望協助非華語學生盡早銜接主流課堂。
 
2. 專業發展,共同協作:教師共同建構校本課程發展的理念及課程設計原則,規劃校本課程及開發學習材料。藉共備的專業討論與交流、課堂教學實踐與觀摩及成效反思,有助提升教學效能,回饋並優化課程發展。科組將本年的課程發展經驗推廣至各程度,加強縱向的課程規劃,有效推動校本課程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 多元策略,提供鷹架:探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特性,善用多元策略,適時提供鷹架,建構非華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素材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讓非華語學生能應用與延伸學習,有助提升學習中文的動機及興趣。
 
4. 學校支援,語境營造:學校語文政策的配合,在課堂以外安排多元化的中文學習活動,例如:離島考察、中文日營、優「粵」展才藝等,能配合課堂所學,有助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能力。豐富的中文語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多接觸及運用中文,與課程有互相促進的作用,有效提升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成效。
 

檔案下載:

檔案描述

檔案類型

檔案大小

附件一: 預習

PDF檔案

137kb

下載

附件二:重點字詞

PDF檔案

128kb

下載

附件三:課文問答

PDF檔案

155kb

下載

附件四:語文基礎知識

PDF檔案

228kb

下載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