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提高初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策略
初小學生對於閱讀文字較多的圖書興趣不大,特別是能力稍遜的學生;而文字較少、圖畫內容豐富、色彩鮮艷的繪本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透過多元化的課堂活動,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完成閱讀任務,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思維和創意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觀察細節,如:顏色、線條、人物的表情等,掌握了閱讀的策略,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連繫個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細讀文本,體會作品的涵意。 |
|
2. |
提高學生的高層次思維能力
透過角色扮演,初小學生代入文本的角色——玩具和親人,該如何選擇?教師巧妙地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主角的矛盾,學生可以連繫個人生活經驗,體會主角的心情,並嘗試作出選擇。在抉擇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解難和明辨性思考能力均得到發展。 |
|
3. |
讀、說、寫結合,幫助學生體會和表達親情的可貴
語文教學應為有機的整體,不宜割裂。《我要玩》一書中有很多對話,可以讓學生高聲朗讀。透過朗讀讓他們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體會主角的心情。《毛詩.序》有云:「在心言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初小的學生詞彙不多,他們就透過圖畫,簡單的文字,表達他們對父母的敬意。心意卡設計,落實了品德情意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懂珍惜與家人相處及溝通的時光。 |
|

.
|

|
|
|
|
學生的工作紙及心意卡 |
|
4. |
教師反思
經過共同備課、觀課和課後討論,教師有以下的感受和體會: |
|
(一)在教學設計方面 |
|
是次設計嘗試運用不同的的活動豐富教學,配合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升學習的深度和趣味性。在閱讀方面,學生運用視覺,觀察圖畫,當中包括了人物的表情、色彩、線條等,從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故事預設的、具變化的情感環境;在寫作方面,豐富學生的書寫模式,例如學生需把猜測的內容畫下並作簡單描速,又寫下一張感謝卡答謝家人;在說話方面,除了回答教師各種層次的提問外,學生亦需要大聲、富有感情地朗讀故事主角的對白,投入人物角色,又需要有條理地向全班同學及家長分享感謝卡的內容;在品德情意方面,課堂上創設了模擬的環境(現實、夢幻國度)讓學生感受故事人物面對的矛盾,從而理解小女孩的最後抉擇——親情的可貴;在思維方面,教學過程中以引領思維這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作合理的故事情節及人物心情的推測,務求推進及深化學生的思考模式,同時配以心情線,整合故事內容的發展。 |
|
|
(二)在學生表現方面 |
|
是次教學設計中,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相當投入。當中以情景演繹的活動最受學生歡迎。學生樂於分享個人感受及期望,並踴躍猜測故事內容。因此,藉故事書進行「以說帶寫」的部分可說頗成功。即使能力較弱的學生並不會受文字的影響,而阻礙思維及創意的表達。其次,故事推測部分引起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同時加深他們對故事內容的印象。詞卡的設計及分層工作紙更能達到照顧學生多樣性的目標:圖片類詞卡有助能力稍遜的學生認讀字詞;以玩具作教學工具,令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活動,大大提高學習動機。
是次教學亦有小組分享部分,異質分組的確有助學生進行學習,用「以強帶弱」的方法,先邀請能力較高的學生作示範,令其他學生得以作為參考,學生皆能完成個人分享,並大致能掌握分享技巧。惟在小組分享時,部分組別中以能力較強的學生主導過多,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更為依賴,缺乏主動性。
另外,課後延伸部分為書寫感謝卡,詞卡教學能幫助能力稍遜學生建構文字及句式:情景演繹加深學生印象及想像力,令能力較高的學生更能易於發揮創意思維,豐富內容。可見,是次童書教學的「以說帶寫」方法,的確有助於學生掌握實用文寫作技巧;同時,亦能讓初小學生接觸及發展明辨性思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