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學會怎樣學習

(Learning how to learn, e.g. strategies, tactics, skills)

 

「這次活動是否有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反思他們所學到的東西?」

    強調在真實環境透過體驗經的全方位學習,提供了獨特的情境促進學生學會怎樣學習,大概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長遠及深刻的果效。與一般課堂情境不同的地方在於面對日常生活相似的情況下,學生很少會以平常一般的習慣作回應(Ramsden, P. 1986; Tabberer, R., 1984)。腦部功能的新知識、動機與自信、不同知識的獲取途徑以及保存和提取資料的方法都幫助到「迅達學習」(Accelerated Learning),這種歸納了各類學習模式的總體(Smith, A., 1996, DfEE, 1998, p7)。向學生提供不同的機會,以及透過不同方法教他們有策略地表達所能理解的東西,會大大提高活動本身所給予學生的益處。再加上,教師和學生亦需要有足夠的空間,無論是甚麼形式的(例如:閑暇、休息時間或小組討論等),去反思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所學習的東西(黃毅英、周昭和,2000; 李子健,黃顯華,1994)。

 

質素指標5.1:教導學習方法

為了要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教師應就學生的學習策略上明顯地預留一些教學上的空間(例如: 思考圖、記誦技術等)。讓學習的策略更明顯的顯露會幫助提升整體學習經歷的素質。教師亦應容許學生就他們的不同學習方法作試驗, 使他們瞭解自己喜好的學習模式。當然,幫助學生知道怎樣去反思以及反思些什麼也是同樣重要。

 

起動階段 成熟階段 進深階段
教師嘗試抓緊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導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在全方位學習活動中, 教師設計的工具和工作能讓學生認識適合他們的學習技巧並鼓勵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多的反省。 作為學習者的身份, 教師和學生(有可能包括其他成人), 共同評鑑整個學習過程並提供可能改進的方法。

(示例5.1a)

荃灣海灞街小學的跨科全方位學習主題是認識東涌, 專責委員會的教師在安排活動上盡量顧及學生共通能力及學習技能的掌握。

 

(示例5.1b)

”基道小義工”的手冊是由敎師和學生一月石設計的工具,幫助及鼓勵學生在每次活動後反思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示例5.1c)

漢華中學的中六學生進行了國內學習考察。回來後,與教師一同評估整個學習旅程,並建議用不同的方法去滿足他們的學習方式及取向。

 

 

 質素指標5.2:快速及清晰的回饋

在全方位學習活動中, 我們不難發現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專家變為「學習的管理員」, 這會有利於建立師生合作與互動的關係(Ashew et al, 1999; 陳德恆,2002)。也因如此, 在活動的成果上,教師通常會通過對話、討論和解話提供即時和清晰的回饋(例如:運動和歷奇的活動)。直接和較容易獲的回饋會幫助學生有較強的方向作指導, 亦會因此而較有效地察覺自己的錯誤以及個人不足之處。在一個更為闊大的情境裡,活動中的所有持份者會不斷在彼此之間作出回饋(包括教師、學生以及社群中的其他參與者)。所以它會為下面各項提供有用的資料(Conoisseurship in education,  Eisner, E. 1998)

 

起動階段 成熟階段 進深階段
教師或指導員會就學生的表現和行為提供迅速及清晰的回饋。 教師與學生之間能交換有建設性的回饋, 有一種就表現與方法互相交流的文化。 教師、學生及有關人士共同向有關公眾提供集體的回饋。

(示例5.2a)

在大多數的全方位學習活動過程中, 大家都認為教師往往能很快、很直接及不斷地取得學生的回饋, 以致學生能在活動中繼續不斷地學習, 例如學生在攀石運動中能夠即時知道做得有多好。

 

(示例5.2b)

沙田育才中學設計了一份簡單的學習歷程檔案紀錄表,學生可以在活動後透過填寫紀錄表向教師提供有建設性的回饋和意見。

 

(示例5.2c)

在舉行聯校年宵活動後, 學生和教師經討論後, 決定以市民的角色向政府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傳遞他們所搜集的意見, 並提出有關改善年宵市場管理與運作的建議。

 

 

 全方位學習的回饋系統–ACE回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