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統局所提出的「全方位學習優質架構」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提供了寶貴的資源,並且把學習的成就和期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它的重心在學習而不只是教導;利用這一面鏡,它能擴闊教師對學與教的理解,並豐富他們學與教的策略。
.......在建基於對學習的深層理解上,它是一套非常實用的手冊。當我們仍要更多了解「學習」的時候,我們都清楚知道情境對學習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在課室中的學習雖然重要,但它卻只是整體的一部分。無論孩子在課堂中的學習經驗如何豐富,若沒有加上補充的體驗,很少會獲得較高的成就。不久的將來,在他們生命中的某時刻,無論是功課、研究或其他形式的自願活動中,他們都需要在學習上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正如很多不同年代和文化的研究告訴我們,當年青人能在課堂、學校、家庭和社區等不同情境自行處理學習的問題時,他們便能夠更容易地生存和適應下來。
.......學習要「全方位」,就需要課堂以外的經歷,它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出來,在那些情境中,學習是受重視的,而且要求創造及解難的反應。僱主及大學均尋找那些追求卓越的人,他們都有很強的求知慾,足夠的靈活性,並且喜歡面對挑戰。「表層學習」的成效多利用測驗或考試來量度,但「深層學習」的成效則不易量化,這或許是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與「容易量度的東西」存在?對立的關係。
.......這套優質架構分別在學生學習以及學校組織的兩個層面上,指出我們可以作系統性的思考和實踐,以及「量度」它們的效能。所提出的三個實踐模式(起動、成熟和進深)展示了優質學習的過程是如何提升的,融合了真實的事例,好讓教師能夠全方位地支持及增強學習過程上的效益。」
本地名人語錄
「踏入廿一世紀,我們不但要培養具備多元能力的學生,還必須對教育有更廣義的理解。學習應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課堂內外的各類活動,均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良機。」(羅范椒芬
2004 ---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
「社會上亦有不少學習資源,如果能與學校的課程結合,會變成十分重要的『學習基地』。」(張國華
2002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學習應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李子健
2004 ---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全方位學習的定位就是要從多處境、個人多方面成長、多元素和多方法去學習,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梁永泰 2002 --- 突破機構總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