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供一般社會服務活動作參考)
第一階段:計劃與籌備
步驟1: 探知學生需要、訂定學習目標/教師意圖、選取服務對象/形式及
聯繫負責安排的中間人(最有可能的是社工)
步驟2: 選定服務機構、設計服務模式、搜集及編寫服務對象及範圍背景
資料
步驟3: 資源分配, 包括人手(各工作員的角色)、服務時所需要的器材及金
錢的資助安排
步驟4: 安全措施, 包括發出家長通知、向學校交代及完成報警程序(若要
在戶外舉行活動)
步驟5: 教師適宜在活動前到服務機構參觀探訪, 留意服務對象的需要、
交通安排、安全問題及學習重點
步驟6: 後備安排
步驟1: 探知學生需要、訂定學習目標/教師意圖、選取服務對象/形式及聯繫負責安
排的中間人(最有可能的是社工)
主要問題: a) 為什麼要舉行這次服務學習?
b) 這次活動與學生現時的學習、學校的方向及教師的意願有沒有關連呢?
c) 對象學生在這個階段有什麼需要和已有知識/經驗呢? 從何得知?
d) 有其他方法能達至同樣目標嗎? 其他同事的意見如何?
e) 舉行這次活動的優勢及限制在那裡? 有沒有其他的人力支援?例如家長。
優質概念:
- (1.1)清晰的學習目標
從不同的研究所得, 服務學習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包括自我認識、自信心的建立)、及社
化發展(包括與人相處、溝通、關懷別人), 以及知識的認知比課堂學習來得有效。教師
在籌劃服務學習前, 就像一般的全方位學習一樣, 必須清楚了解對象學生的背景及他們
的共同特性和需要, 然後決定服務學習的目的或背後的意圖; 要注意的事, 太多學生參
與同一次的服務學習, 未必能滿足個別學生的特別需要; 但是, 若太少學生參與, 除了
考慮人力資源的限制外, 還會產生「標籤」效應, 被其他人以為參與的同學一定在個人
或社化的發展上出了什麼問題, 故此參與的同學除了可以由教師指派外, 同時也可公開
招募。至於是否與課程內容配合或學生已掌握什麼已有知識, 這反而是其次的問題, 因
為服務學習可以有不同年級的同學一同參與, 負責的教師若能在服務過程中找到與課程
有關的學習內容而發揮, 即更可「一箭雙鵰」。在這個開始階段, 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
商討部分的學習目的, 當然在知識、技能和態度三方面, 服務學習往往忽視知識的重要
性, 其實多一點知識的學習是可以有利服務學習的果效, 但知識上的學習目標往往不是
最初考慮的因素, 但不妨在活動不斷進行的過程中與學生和同事不斷探討。教師也可以
和學生一同相討學習服務的對象, 使他們更能投入服務的過程。
此外, 活動若配合社區機構或學校社工一同推行, 效果會更理想, 因為他們會更掌握
有關社會服務的各種所需要注意的東西,他們會為學生在服務前提供更多有關資料以及合
適的訓練, 故此學校社工會是最理想的安排的中間人。
對於小學生參與服務學習, 有些學校會選擇讓學生家長一同參與, 除了提供人力資源
外, 最重要的是建立家庭作為社會服務的單位, 是一種行動性質的家長教育工作。
(回頁首)
步驟2: 選定服務機構、設計服務模式、搜集及編寫服務對象及範圍背景資料
主要問題: a) 所選的服務機構, 會否遠離學校本區? 有其他較方便的選擇嗎?
b) 所選的服務機構, 有沒有能提供服務對象的有關資料呢?
c) 學生以前有沒有試過同類型的服務學習呢? 若有, 學生的反應如何? 今次
可安排什麼內容和形式讓學生有新鮮感呢?
e) 設計服務內容和形式時, 有沒有提供足夠空間讓學生能投入整個服務過程
的設計呢?
優質概念:
- (1.2)清楚的指示
- (1.3)完善安排, 顧及需要
- (2.1)平衡視覺、聽覺及觸覺的成分
- (2.2)增強學生的集中力
- (2.3)提供與個人及真實世界有關的情境
- (3.2)增強互信
- (4.2)增加選擇的機會
- (4.3)學生的參與
教師為學生選擇參與服務的機構時, 通常被本身的經驗所影響, 例如以往曾經聯絡過的機構,
相熟的社工等。但在參與服務學習的過程中, 教師若能參考學生的意見才去決定選擇服務機
構, 效果通常會較理想; 當然若在聯絡機構的過程中遇到困難, 教師不妨向學生解釋為可他
要另選機構。至於設計服務的模式, 對小學生未有服務經驗的學生來說, 可以教師作多一點
主導性, 若服務過程涉及家長參與, 家長的意見當然不能忽視; 至於在搜集及編寫服務對象
及範圍背景資料的時候, 學生參與越大, 知識及情意上的學習效果則越高; 一份詳細清楚的
學習講解資料對學生的學習相當重要, 不過這份資料未必只由一位教師完成, 亦未必只供一
次活動使用; 除了可以讓所有有關教師提供資料和撰寫外, 學生也可在活動前被分派資料搜
集和編寫的工作。加上若果資料選用活頁或電腦文件的形式來處理, 每年所用的資料必定會
越來越豐富, 教師的工作也會越輕。
活動最好以分組的形式進行, 在同一組內, 每人選擇負責不同任務, 這樣除了可增加同學之
間溝通合作的機會外, 教師亦較容易觀察到個別同學的學習困難。當活動參與的人數較多的
時候, 教師需要提供或讓學生設計模式供參與的每組學生作選擇。
(回頁首)
步驟3: 資源分配, 包括人手(各工作員的角色)、服務時所需要的器材及金錢的資助安排
主要問題: a) 在這次活動中, 有什麼合適及現存的資源是可以運用或借用的呢?
b) 有沒有聯絡有關人士(例如學校社工、社區機構)尋找更多可能的資源(例如財
務資助或參與群體)呢?
c) 有沒有教育心理家長、家長或高年級的領袖生協助參與呢?
d) 各位工作員的角色是否混淆? 有沒有清晰的界定呢(包括直向的權責及橫向的
工作分配)?
e) 有沒有清楚的財政預算呢? 財務安排又如何呢?
優質概念:
- (1.3)完善安排, 顧及需要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教師推行服務活動前, 檢視所有可以使用的資源是必須
的。資源可分財力與人力兩方面; 財力方面, 教師先檢視所舉行的活動在學期開始的時候有沒
有在學校某賬目內作過使費預算, 同時教師可查詢其他與此活動的有關部門可否有撥款的彈性
與可能, 當然, 教師若能在外間機構團體找到資助對學生更是有利, 這方面教師可與學校社工
或附近的社區中心查詢或向其他有舉辦過這類型活動的學校借鏡。
人力方面, 教師可從下列各方面作考慮: 學生、其他教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教學助理、
校友、工友、及其他校外的專業人士, 教師除了要對每一個協助的角色設計詳細白紙黑字的指
引外, 更要嘗試透過不同的方式, 讓每位協助者深明此次活動的精髓, 例如如何在活動中激發
學生的學習動機, 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發問問題和反思等; 此外, 訓練學生參與協助尤其值得鼓
勵, 因為對參與協助的學生而言, 也是一次學習機會, 故教師應作更細心的安排。
(回頁首)
步驟4: 安全措施, 包括發出家長通知、向學校交代及完成報警程序(若要在戶外舉
行活動)
主要問題: a) 學校教師除了參考1996年教育署印發的「戶外活動指引」外, 有沒有適合自己學
校舉行活動的指引呢?
b) 負責的每位教師是否清楚知道當學生在服務時發生意外, 他們應如何處理?
c) 在服務的機構中, 是否有足夠的安全設備? 若發生意外時, 應如何尋求協助呢?
d) 若在活動中發生突發性的意外, 活動設計有沒有足夠的彈性來應付呢?
e) 學校有沒有預先影備的家長信、報警信、學校文件及緊急事故報告表等文件方便
教師使用呢?
優質概念:
- (1.2)清楚的指示
服務學習雖然多數會在室內的環境進行, 但有時亦會有戶外的服務活動, 例如帶老人院的公公婆
婆到戶外參觀, 或帶受助兒童到戶外旅行, 教師都應遵從1996年教育署印發的「戶外活動指引」
去做好安全措施, 學校亦最好參考「戶外活動指引」印備一份適合學校使用的指引供教師使用,
內附各式有關文件和信稿, 例如: 家長信、報警信、學校文件及緊急事故報告表等。學校亦要隨
時準備幾份標準的救傷藥袋, 經常更換過期的藥品。若學校本身沒有足夠同事持有合格的急救資
格, 學校可向社區其他機構要求支援, 接受服務的機構亦需安排有經驗的同工一同參與活動及帶
備服務對象的緊急求助電話; 負責教師要帶備所有參加者的緊急聯絡方法, 亦需把資料覆影留給
在學校當值的同事。此外負責教師一定要帶備活動地點附近的警署、救傷及消防局電話*,亦要讓
其他參與同事知道遇到突發意外時之處理步驟。
(*若當發生意外後, 教師致電999求助, 教師可能會因要面對傳媒而影響處理意外的能力)
(回頁首)
步驟5: 教師適宜在活動前到服務機構參觀探訪, 留意服務對象的需要、交通安排、
安全問題及學習重點
主要問題: a) 怎樣決定那些服務學習一定需要在活動前到服務機構參觀探訪?
b) 除了負責教師外, 那些教師/同事也需要一同參與事前探訪或活動場地視察呢?
c) 在事前探訪或視察過程中, 有那些東西需要拍攝下來供活動事前解說(Briefing)
之用?
d) 是否需要機構負責同事提供有關服務對象的一般性資料呢?
e) 服務機構或服務活動場地的周圍環境能否配合活動的交通安排(例如泊車及上落客
地點)?
f) 活動場地有那些地方潛在著某程度的安全問題需要預先與同事及學生指示清楚?
g) 事前探訪後, 教師是否需要改變原先的學習重點呢?
優質概念:
- (1.2)清楚的指示
除非負責教師對服務機構或服務活動場地非常熟悉, 否則事前的探訪或地場視察是不宜忽視的。
若幾位負責同事一同參與事前探訪和視察, 所謂「集思廣益」, 必能提供一些寶貴的意見作服務
前的參考。在探訪或場地視察時, 可按活動的需要向機構負責人要求較靈活的安排。此外,教師
最好把場地的實際情況用相機或攝錄機拍攝下來,然後帶回學校在活動前解說的時間,讓其他負
責的教師、家長或參與活動的同學對場地有初步的瞭解,這對學生的學習會有產生較好的效果。
但是,若考察的場地不宜拍攝或錄影,教師須考慮其他途徑,例如小冊子或網站獲取場景的相片,
以增加活動前解說的功效。
(回頁首)
步驟6: 後備安排
主要問題: a) 服務學習活動若因其他原因(例如天氣)而受影響, 當天的程序有沒有其他安排呢?
b) 有沒有一個清楚的資訊流程讓教師、學生、家長及有關人士能儘快知道活動的改動
安排呢?
優質概念:
- (1.2)清楚的指示
- (1.3)完善安排, 顧及需要
若活動因其他原因而取消或延期舉行, 學生仍要回到學校上課, 教師需要靈活而有彈性地安排正常
上課活動或其他活動讓學生參與。若要正常上課, 教師需要適當地處理學生因活動變動而產生的情
緒反應。當然活動延期總比活動取消好, 但學校的時間表能否容許有這些彈性呢?至於因活動取消
或延期而通知學生這一環節, 若教師在活動前已向參與的學生搜集到充足而清楚的資料, 這部份工
作可交學校辦事處的同事, 又或可交部份參與活動的領袖生處理; 當然在搜集這些資料時應向有關
家長解釋所搜集資料的用處。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