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世博會 | 2010上海世博會 | 中國與世博會 | 始於世博會的重要發明 |

始於世博會的著名建築物 | 其他始於世博會的有趣資料

1. 世博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會」?

 

世博會的全稱是世界博覽會,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的國際性大型博覽會,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展覽活動。
2. 世博會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展覽會有區別嗎? 世博會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展覽會是不同的,世博會是非貿易性的博覽會,其參展主體是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與一般展覽會相比,世博會參展的國家多,舉辦的規格高,持續的時間長,展出的規模大。
3. 世博會是嘉年華嗎? 世博會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全球盛會,它的意義遠超過單純娛樂性的嘉年華。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萬人都聚集在世博會,用展覽、論壇、活動等多種形式,總結已有的成果,探討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及探討人類應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4. 世博會的理念是什麼? 世博會的理念是理解、溝通、歡聚、合作。
5. 世博會上的活動有什麼內容? 世博會現場的活動主要有正式慶典活動、文藝匯演活動及文化交流活動等。
6. 世博會的雛形是什麼? 世博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市。在中世紀,歐洲商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舉行一定規模的集會,在集會上進行商品交易。隨著歐洲工業革命興起,新技術和產品不斷湧現,人們逐漸開始舉辦一些展覽會宣傳產品。後來這種展覽會的規模逐步擴大,至1851年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7. 聽說世博會的歷史比奧運會的歷史還要長? 對,世博會的歷史比奧運的歷史要早45年。1851年的英國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博覽會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具現代意義的世界博覽會,比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還要早45年。
8. 在早期的世博會,是否所有展區均集中在一個展館內? 由於早期的世博會參展國較少,在一棟建築物內展示所有展品就成了當時慣用的布局方式,誠如1851年倫敦世博會主建築水晶宮,建築總長約564米、闊約124米,室內建築面積約9.2萬平方米,各國在指定區域內進行展示,合共10萬餘件展品,成為當年的成功典範,而1853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便完全參照水晶宮而設計。
9. 從哪一屆世博會開始出現了分類的展館? 隨著世博會規模日漸龐大,參展國和參觀者越來越多,一棟建築物未能容納所有展區,在1867年世博會就出現了二元展示分類﹕以圓形核心區域為主,展示各參展國的同類展品,四周則分配給各參展國。及至1873年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奧地利政府建造了工業宮、機械宮、農業宮和藝術宮,將展品分門別類展示,從此,世博會就出現了多個分類展館。
10. 哪一屆世博會開始設立主辦國的國家館?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首度設立主辦國的國家館,該館是在原有的主題展館的基礎上設立,展品包括美國郵政部、農業部、專利局、國家博物館、國防部、國家實驗室等機構的大型展品,其中專利局就展示了6萬張發明圖片和5000多個發明模型,參觀者絡繹不絕,彰顯這項新創舉的魅力。
11. 企業館首次出現於哪一屆世博會? 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向當時的企業巨頭招手,通用汽車、佳士拿、西爾斯百貨、西屋電氣、威爾森等紛紛獲准建造各自的展館,其建築設計、視覺形象以至展示內容均新穎獨特,自此成為歷屆世博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儘管這些企業在世博會上沒有直接營銷產品,卻展示了當時的高新科技與品牌文化,實際上是為企業形象進行正面的宣傳推廣。
12. 現今科技發達,透過互聯網已能掌握天下事,人們還需要世博會嗎? 世博會乃人與人之間的正面交流,是虛擬的互聯網世界所不能取代的,而最重要的是,在世博會上親歷其境的體驗,親身參與各項互動環節,接觸新鮮事物,絕非網絡世界所能傳遞。不過,人類可借助互聯網的互動特性與倍增效應,正如上海世博局專門成立了世博互聯網推廣聯盟,邀請全國知名網站參與,開設專題或頻道推廣宣傳世博會,大會將創造一個網上世博會,為網友提供與世博會的互動空間。
13. 哪一個國家舉辦世博會的次數最多? 美國,共舉辦14次。
14. 哪一個城市舉辦世博會的次數最多? 巴黎,共舉辦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