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習作示例

其他習題

太空之旅
設計降落傘
資料來自 順利天主教中學
年級
中三
背景資料 應用摩擦力是降落傘設計的其中一個要素,而降落傘是對抗引力的有效工具。降落傘的設計決定其性能。學生要組成隊伍,探究減低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並設計高性能的降落傘。

每隊需要造出降落傘模型去測試有關因素,設計、測試數據、所有降落傘模型的有關資料應包括在書面報告內。有關資料應包括「減低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及「降落傘理論」。根據測試結果,學生要制作降落傘 的最終版本。在探究過程期間,學生要利用種種科學過程技能,包括界定及分辨變因、設計實驗程序、記錄數據、訂立結論。


活動時間記錄如下:


日期
項目
堂數(建議)
17/3 – 25/3
簡介、分組、分組討論
一堂
26/3 – 4/4
(復活節)
收集資料、設計和進行實驗、分析結果、設計和製作模型
-
7/4 – 11/4
書面報告和修改模型
兩堂
14/4 – 21/ 4
小組報告及班內比賽(當中挑選最佳書面報告和兩個下降速度最慢的降落傘)
一堂
25/4
(放學後)
班際降落傘比賽
規則:每組只有兩次機會,以停留空中最長時間為勝
地點:學校大門
獎勵:最佳書面報告及最佳設計各一個
-

是次活動評分準則分為兩部份:
一) 書面報告,佔總分百分之七十(其中百分之四十為內容、百分之二十為組織、百分之十為設計)
二) 模型,佔總分百分之三十(其中設計及物料佔百分之十、班內比賽排名佔百分之二十)
例子 pdf1

返回上方>>

水火箭
資料來自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年級
中二
背景資料
這個活動的學習目標,是探究水火箭內的儲水量如何影響發射高度,學生有約有一個月時間進行探究。教師為學生提供初期指示及工作紙
例子
pdf1pdf2pdf3
分析
活動中,學生展示出有關 "界定變因" 和 "記錄數據" 的科學探究技能,並普遍達到或接近教師的期望。從收集得的習作例子顯示,學生只就探究的恰當性提出意見,而在"評估"自己的設計方面則尚未達到預計水平。
而由於 "明白指示" 及 "傳意" 這兩項技能主要是在探究期間進行評估,故未能從學生提交的習作中反映。請按此處閱讀範例的分析圖表。

返回上方>>

降落傘與水火箭
資料來自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年級
中一及中二
背景資料
這兩個探究的學習目標是:一)探究影響降落傘速度的因素;二)探究水火箭的儲水量對水火箭可達的高度的影響。兩個項目各有一個月時間進行。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報告及工作紙指引
例子
降落傘:
pdf1pdf2pdf3
水火箭:
pdf1pdf2pdf3
分析
教師的指引與評分準則原對學生有較高的期望,不過工作紙的設計則調低了某些要求,讓學生較容易完成工作。從學生的作業反映,他們基本上能夠解釋水火箭的運作原理,並能以參考資料為基礎為探究提出假說。
不過,由於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了可行程序,學生在"計劃"方面的表現因而未有機會示展出來,而難作評估。同時,雖然教師有為提升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能力上作過計劃,學生有關方面的能力卻未能在習作中展示出來。

此外,由於未有要求學生提供蒐集資料的證據,故未能對有關項目作評估。請按此處瀏覽以上例子的分析表。

返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