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能力 |
第一階段 |
第二階段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四級 |
認識科學探究 |
|
(1U1*) 明白科學家跟學生一樣,會發問關於世間萬物的問題 |
|
^ |
(2U1) 明白在探究不同的對象(如現象、生物、事件或標本)時,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
|
|
(2U2) 明白科學探究有時為學習帶來新意念及現象、產生新方法、發展新技術、或引起進一步探究。 |
_ |
預測 |
|
(1P1) 對身邊環境的一些簡單事件作出預測,然後將預測跟實際觀察作比較 |
|
^ |
(2P1) 運用自己的科學意念和個人觀察作出預測 |
|
|
(2P2) 知道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件,可以有不同預測 |
|
計劃 |
^ |
(1PL1) 發問一些可由科學探究解答的簡單問題 |
|
|
(2PL1) 發問一些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 |
|
|
(1PL2) 建議進行探究的方法和所需的物料 |
_ |
^ |
(2PL2) 建議一系列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
|
|
(2PL3) 針對問題與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方法 |
_ |
界定變因 |
|
(1D1) 認識科學探究涉及比較一些在探究期間改變或不變的變因 |
|
^ |
(2D1) 分辨與科學探究有關的變因 |
|
|
(2D2) 進行探究時,建議控制變因的方法 |
_ |
應用 |
|
(1A1) 找出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科學 |
|
|
(2A1) 運用從探究或專題研習學到的科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
|
資料蒐集-普通 |
|
(1I1) 透過書藉或請教他人,尋找資料 |
|
|
(2I1) 從社區、圖書館及/或互聯網尋找資料 |
_ |
|
(1I2) 在教師的支援下,在不同來源中尋找資料 |
|
|
(2I2) 適當地運用資料 |
|
資料蒐集-觀察 |
|
(1O1) 以學生五個感觀 (如觸覺、聽覺) 探索物件和現象 |
|
|
(2O1) 藉簡單工具的幫助,細心觀察物件及∕或事件 |
|
資料蒐集-量度 |
|
(1M1) 明白在科學探究中,進行量度是很重要的 |
|
|
(2M1) 就長度、體積、時間、大小、溫度作簡單量度 |
|
資料蒐集-實驗室技巧 |
|
(1L1) 在教師支援下,安全地使用一系列的工具 (如放大鏡、溫度計) |
|
|
(2L1) 安全地使用簡單工具,如錶、磅秤、天平、間尺、量筒、溫度計,進行科學探究 |
|
分類 |
|
(1CS1) 將物料或物件,根據一種或以上的特性排序或分類 |
|
|
(2CS1) 將生物或非生物,根據其外觀分類 |
|
|
(1CS2) 分辨不同物件之間的異同 |
|
|
(2CS2) 尋找一般特性,把物件或事件歸類 |
|
記錄數據 |
^ |
(1R1) 如實記錄數據 |
|
|
(2R1) 製作棒形圖及頻率匯算表 (frequency tallies) 來表達資料及數據 |
|
|
(1R2) 把觀察、量度所得的數據和實驗結果用文字、圖像、圖表、實物等記錄下來 |
_ |
闡釋 |
|
(1IN1) 在簡單的物件及事件中尋找規律 |
|
|
(2IN1) 從觀察和量度記錄中,找出趨勢和關係 |
_ |
|
(2IN2) 提議和確定因果關係 |
_ |
總結 |
^ |
(1CO1) 對問題建議初步答案 |
|
|
(2CO1) 就觀察、所得資料或結果作出結論 |
|
|
(1CO2) 就觀察所得作簡單結論 |
_ |
|
(2CO2) 分辨結果與結論 |
|
評估 |
|
(1E1) 對一個探究是否具實用價值提出意見 |
|
|
(2E1) 根據探究所得的新知識,對探究的恰當性給予意見 |
|
傳意 |
^ |
(1C1) 在作業中使用適當的術語和文字,描述一般物件及事件 |
|
|
(2C1) 以列表、筆記、圖表、圖像或口語形式,描述和解釋程序及結果 |
|
|
(1F1) 依照簡單的口頭指示,進行觀察、記錄數據或進行量度 |
|
|
(2F1) 依照口頭及∕或簡短書面指引進行探究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