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重視全人教育,校長因應教育改革所帶來之機會,早於教育改革前,已於校內的行政架構內加入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等重點發展項目,並把有關項目,與課程結合,讓學生及教師漸漸重視該等項目,為迎接新高中課程的「其他學習經歷」打好基礎。
學校發展及推行「其他學習經歷」,重視教師的共同參與。於管理與組織方面,學校認為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涉及學校多個部門的運作,負責「其他學習經歷」的統籌教師,會同時與兩位分別負責「學生事務」及「學與教」副校長商討發展「其他學習經歷」,以加強協調「其他學習經歷」的發展。另外,學校於高層行政會議,訂立發展方向、分享重要訊息及協調不同部門的工作,以支援推行「其他學習經歷」。於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校長為教師創造發展空間,重視及支持教師的創意,讓教師有實現自我的機會。例如,學校正在發展一個校本化的電腦系統,以增加學生及教師參與製作「學生學習概覽」的機會。於發展過程中,校長給與教師很大的支持,接納教師的意見,使系統從設計、試行、修訂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學校及教師之間的互信及支援,有效做到良好的賦權承責管理關係。
學校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把「其他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的理念植根於學校文化中,讓教師們認同學校對「其他學習經歷」之理念。於管理組織和賦權承責方面,校長能清楚傳遞發展方向的訊息、副校長及中層教師能協調各部門的運作,教師亦能有空間發揮專業知識,自我實踐,這種正面的團隊協作管理文化,成為持續發展「其他學習經歷」的成功因素之一。
教師層面
為配合學校推行「其他學習經歷」及「學生學習概覽」的文化,學校自行設計的電腦系統,可容許學生閱讀個人活動資料和讓教師透過系統閱讀及協助學生修正反思。校長指出,要培養學生反思自己的成長,故此,學校不會提供反思範本給學生,以免學生偏向以範文形式進行反思,有礙學生發展空間,班主任的角色是從學生的反思中了解學生,以盡可能不批改學生原文的原則來閱讀學生的反思,以免改動學生的原意,但若有錯字或別字,班主任則需要指正,校長認為,他們著重是學生的反思內容,並非語文的運用,這項工作不一定要由語文教師擔當,非語文科的教師也可以勝任;班主任修改後,學生可以從電腦系統中查閱。學校的電腦系統除了能讓收集資料更為方便,更重要的是該系統能讓學生經常檢視自己活動和讓學生與教師加強互動,達至具教育意義的資訊平台。
學生層面
於推行「其他學習經歷」及製作「學生學習概覽」方面,學校著重學生的參與、師生互動、重視學習經歷的過程、適度的總結及檢討,讓學生領悟到參與「其他學習經歷」的活動及製作「學生學習概覽」的過程能促進學生個人素質及建立內在正面的價值觀,並非只是滿足短視目標或帶有功利性、交易性的任務而做的。由初中開始,學校已經重視學生參與活動的經歷,從而培養學生從活動中學習及反思的能力;「其他學習經歷」資料輸入由教師及學生負責,教師負責輸入由學校舉行的活動,學生則可以申報自行參加的活動。於每年學期完結時,學校會印發一份「其他學習經歷」活動紀錄給與學生,連同學業成績報告和操行紀錄及描述,讓學生全面了解全人發展的進展情況。
「學生學習概覽」流程
(1) 收集資料 (collect)︰學校自行設計電腦系統,根據學校的工作流程,方便學生及教師收集學生的活動資料,學生亦可向學校申報自行參加的活動。
(2) 篩選資料 (select)︰學校於中四至中六級,儘量把學生的活動紀錄在系統內,於中六級時,才讓學生篩選活動。
(3) 反思所學 (reflect)︰學校重視學生的反思,透過活動的反思撰寫文章,由教師協助修訂,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
(4) 學生的自述 (self-accounts)︰學校於初中起,已經教導學生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所學已經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每年學生均會撰寫一篇有關學習經歷的自述文章,學校有信心學生於中六級有能力應付「學生學習概覽」及「OEA表格」的自述。
「學生學習概覽」之用途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概覽」,於學生完成高中課程後,除了紙本的「學生學習概覽」外,每位學生都會有一份電子版「學生學習概覽」,校長指「學生學習概覽」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資料,他認為學生可以從電子版「學生學習概覽」抽取有用的資料作升學報名及就業之用,方便學生製作具特定用途的概覽。當學生準備填寫JUPAS OEA 表格時,學校認為學生已有充足的支援及資料,只要班主任稍作資料核對,便可以完成填報JUPAS的工作。至於資料核對工作,班主任的角色十分重要,班主任與學生彼此建立信任及良好的溝通關係,對學生的了解足夠,另外學校的資料存貯系統紀錄詳盡,班主任會協助核對OEA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