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育

 

 外國的文物保育的例子

外地有很多文物保存的例子,以下選擇了其中舉個作出介紹:

上海新天地

新天地為上海一有名的旅遊景點, 於1999年初開始保育工程,在2000年6月完成。它是以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改造,現集餐飲、商業、娛樂及文化的休閒步行街。

新天地保留了當年石庫門建築群的外表,如磚牆、屋瓦、石庫門等,建築內部則被改造成畫廊,時裝店,餐廳,酒吧。而為了重現石庫門弄堂昔日的風光韻味,工程人員皆按照當年的設計進行修復,例如弄堂、石庫門的門框、門楣、樓房高度以及屋頂曬台等都參考當年的設計圖則。物料方面,牆、鋪地及屋頂都盡量採用原來的舊磚、舊瓦,務求貼近它原來的面貌。新天地保留了文物的外觀並揉合現代化的用途,吸引遊客觀光消費,可說是活化再利用的成功例子。

 

澳門議事亭前地

為處澳門的中心地帶的議事亭前地,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建築群景點, 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一端是十六世紀建成的聖母玫瑰堂,另一端是座落在新馬路上的民政總署大樓,同時亦伸延至大三巴牌坊。

澳門政府把議事亭前地建築物的外牆保留及修復,而內部則因應其結構及功能而保留或拆卸,成功活化當地經濟亦同時保留了獨特的文化特色。

 

 

 

法國羅浮官玻璃金字塔

法國羅浮宮入口前的玻璃金字塔是1983年法國重修羅浮宮時,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以往羅浮宮各展館並沒有直接連接通道,在冬天亦只能在地面廣場穿梭各展館。由於要改善羅浮宮各展館的連繫,建築師挖通地底貫穿各展館,並地以簡約而富現代感的金字塔為入口,象徵著人類由古埃及文明開始進化,一直探索至現代的藝術演變。另外,從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四周中世紀建築物,保留了羅浮宮的景觀。

 

德國議會大樓圓頂

德國國會大廈是一座位於德國首都柏林中心區蒂爾加籐區的一座建築。它遭遇過大火及世界大戰的摧毀,曾經作多次重建整修,並結合現代化的裝置及設計,包括自然照明、自然空氣循環系統、生物柴油馬達發電機,成為德國生態建築的象徵。該大廈最為吸引的莫過於其玻璃圓頂,由著名建築師Norman Forster 設計,它四周貼滿鏡子,把室外的光線反射到室內,成為會議廳的自然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