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學習經歷是高中課程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可補足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這些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
高中課程架構的設計,有助學生達成全人發展的七個學習宗旨,並能發揮學生的潛能:(1) 善於運用兩文三語;(2)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他們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3)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4)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5)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及其他技能;(6) 了解本身的就業或學術抱負,並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
學習領域是以主要知識範疇的基本概念組織學校課程的方法,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均衡及連貫的課程,並獲得各種基要的學習經歷。本港學校課程劃分為八個學習領域,即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應用學習是三年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應用學習以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作為學習平台,幫助學生發展基礎技能、思考能力、人際關係、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與職業相關的能力,為未來進修、工作及終身學習做好準備。應用學習課程與二十四個高中科目互相補足,使高中課程更多樣化。
在新制度下,學生可以從二十個高中科目、一系列的應用學習課程和六種其他語言中選擇,從而發展他們的興趣和能力,為未來升學及就業開拓更多途徑。
除了香港中學文憑試和應用學習的成績紀錄外,「學生學習概覽」是一份補充資料,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三年內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的經歷、體驗和成就,以作為全人發展的佐證。
由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內容包括課程宗旨或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成果及評估指引。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不同,包括成熟程度,學習動機、能力、學習風格、志向、興趣、性向及社經背景。
由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內容包括課程宗旨或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成果及評估指引。
建議所有高中學生都修讀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
第二冊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 — 課程寬廣均衡、選擇豐富多元
 
本冊子是《高中課程指引》十二本小冊子系列的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目錄
2.1 本冊子的目的
2.2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的原則和方法
  2.2.1 考慮原則
  2.2.2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的實施
  2.2.3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與組合式時間表
2.3 高中課程的主要規畫事項
附錄
 
2.1 本冊子的目的
 
協助學校規畫學校整體課程
協助學校編排合適的時間表,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科目選擇,以配合他們的需要和興趣
 
 
2.2 校整體課程規畫的原則和方法
 
第一冊所指定的設計原則闡釋了高中課程所建議的學生課程,學校必須有系統地規畫整體課程,以確保每個學生能夠達成七個學習宗旨
 
2.2.1 考慮原則
 
根據第一冊第1.3節所提及高中課程的七個學習宗旨,學校應﹕
 
掌握與高中教育相關的背景資訊,例如:有關學習的最新理論、現時香港的教育情況;
訂立清晰的學習宗旨和目標,並有策略地按優次推行
提供涵蓋八個學習領域的科目,包括應用學習1課程,以配合學生不同的興趣、需要和性向,並輔以其他學習經歷,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參考本冊子第2.2.2節所述的建議課時分配,編排合理的課時,以達致寬廣而均衡的課程;
認清學校的優勢、弱項機遇和危機(SWOT),以便能調配資源,實踐學校所訂立的學習宗旨和目標;
參考各科的課程及評估指引(課程發展議會,2007),以作為校本調適的基礎,確保:
 
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包括選修科目及選修單元,以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能力和需要;
 
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為日後升學做好準備;
 
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以切合時代的需要;
 
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以達成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加強初中與高中課程的銜接
 
1應用學習前稱為「職業導向教育」。詳情請參閱《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教育統籌局,2006)。
 
以下例子說明學校在調配資源和規畫學校課程前,利用態勢分析法進行分析的結果。
 
例子:學校的態勢分析
 
優勢
弱項
機遇
危機
學校      
人口不斷下降,預期會收取較低組別的學生
校長
對學校發展持開放的態度,並有清晰的願景。
缺乏處理各類學校行政事務的經驗
   
教師
獻身教育的教師隊伍
尚未建立教職員評核機制
 
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即將退休
學生
大部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表現得很自律
大部分學生來自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
學生普遍具備學習動機
家長  
難以動員家長
 
太着重學術成績
課程  
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工作有關的經驗方面的發展尚未完善
   
學與教
學校在兩個語文科目的校本課程發展的經驗豐富
科主任之間的協調合作不足
   
評估
學校在初中階段的某些科目,能善用促進學習的評估
 
改變高中的評估文化
 
專業發展
與大專院校緊密合作
缺乏處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訓練
   
學校網絡  
缺乏舉辦聯校課程的經驗
與鄰近的學校合辦聯校課程
 
 
基於以上的態勢分析,學校決定在規畫高中課程和調配資源時,集中下列幾方面:
 
藉籌備通識教育科和其他學習經歷,建立學校的協作文化。
校長參加由教育局舉辦的相關課程。
教師參加專業發展課程,建立學校的專業隊伍。
學生可以修讀兩或三個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和其他語言,以配合他們不同的需要或能力。學校會為修讀兩個選修科目的學生,提供兩個語文科的輔導班,而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則可以修讀數學科延伸部分的其中一個單元。
有系統地利用班主任課及上課時間表內的課堂,以促進德育及公民教育的發展。
讓家長參與有關學生福利和前途的決定,以加強家長的自主和參與。
 
為達成學校所訂立的學習宗旨和目標,我們鼓勵學校在設計高中學生的課程前,先就學校的優勢、弱項、機遇和危機進行分析,並反思下列問題。
 
  反思問題
  學校規畫課程時,主要考慮哪些因素?怎樣調配學校的資源,才能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  
  你的學校如何建基於已確認的優勢來規畫課程?課程訂定了哪些目標或重點,以配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性向?  
  你的學校如何透過規畫課程來改善弱項?  
  你的學校如何善用各種機遇?  
  你的學校如何處理危機?  
 
為達成課程的學習宗旨,我們鼓勵學校在規畫整體課程和制訂不同策略時,參閱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334」網上簡報 (http://www.edb.gov.hk/334)、課程發展處網頁 (http://cd.edb.gov.hk),以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網頁(http://www.hkeaa.edu.hk),以取得下列最新的資訊:
   
課程及評估指引
課程資源與教學例子;
策畫高中課程的例子及工具。
 
2.2.2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的實施
 
學校進行整體課程規畫時,須考慮所有相關項目,包括:課程各個部分的課時分配;在不同班級開設的選修科目;靈活分組及組合式時間表編排;教師的調配;教師專業發展及知識管理;以及其他資源等。以上各項須互相配合。
 
課時分配
 
課時是指教師直接指導學生的時間,一般指課堂面授,但並非絕對。按每學年有190天上學日數,平均每天6小時的課時計算,高中學生課程和各個科目的建議課時分配,是基於三年高中教育總課時2,700小時而設計的。
學校可靈活分配課時予不同科目及學習經歷,以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及學校的情況。不過,學校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經歷,包括:智力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體育及藝術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學校應重促進學習的評估,避免花大量時間進行不必要的測驗和考試(請參閱第冊)。
高中三年不同部分的學習經歷建議課時分配如下:
 
圖表2.1 建議課時分配
組成部分
建議課時分配
核心科目 中國語文
338 – 405 小時 (12.5 – 15%)
英國語文
338 – 405 小時 (12.5 – 15%)
數學
270 – 405 小時 (10 – 15%)
通識教育
270 小時 (最少 10%)
二至三個選修科目
540 – 810 小時 (20 – 30%)
270 小時 (每科最少10%)
其他學習經歷
藝術發展
135 小時 (5%)
體育發展
135 小時 (5%)
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135 小時 (5%)
 
   
  反思問題
  你的學校能否確保其他學習經歷的各個範疇都有適當的課時分配?  
       
 
 
時間表的編排
 
學校應靈活編排時間表,讓學生有機會選修不同的科目,並應確保善用所有的教學空間。學校規畫課程時,在時間表的編排方面必須先考慮學生的選擇。
 
靈活分組
 
利用經修訂的教師與班級比例,以及發放的高中課程支援津貼,學校應可在核心科目採用靈活分組,並為學生提供合理的科目選擇,以及多元化的其他學習經歷。
 
例子:靈活分組
學校A將四班中四學生分為五組,於同一時段上英文課。
 
學校B亦有類似的安排,將四班中四學生分為六組,兩班於同一時段上中文課。
 
只安排其中兩課節進行分組教學,如語文科的會話課、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
   
 
靈活編排核心科目的時間表
 
學校可根據需要和資源,在教授核心科目的選修單元或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時,採用靈活分組。至於數學科,學校亦可考慮分配較多課時予並沒有選修延伸部分的單元的學生,讓他們集中學習必修部分。
 
擴大學生修讀科目的選擇
學校規畫三年的高中課程時,須確保能提供足夠的科目選擇,以照顧學生的性向及興趣。學校可善用「學生選科程式」軟件,以編製組合式時間表,並考慮下列方法:
進行學生問卷調查,清楚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以及對各個科目的需求
為中三學生提供就業輔導,以協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選修科目
與家長充分溝通,並舉辦簡介會和輔導會,以協助學生選擇最合適的選修科目
對需求較大的科目,可提供較多組別
利用組合式時間表編排選修科目,以滿足學生的選科意願
根據學生的意願、能力和表現來編配科目
採用星期制的時間表(五天或十天循環周),以便安排應用學習課程。應用學習課程可以安排在周六或平日的某一固定時段上課
採用十天循環周,均衡分配每個科目的課時,又或考慮在不同學期,採用不同的時間表
充分利用多元學習津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例如:其他語言、應用學習課程,以及開辦聯校課程,提供較少學生修讀的科目
讓中四學生按自己的意願及能力,選讀兩至三個選修科目
容許中五學生退修一個選修科目,改以應用學習或增潤課程代替
 
 
安排中四為「體驗年」
 
採用組合式時間表,讓中四學生選讀四個選修科目作為體驗課程,以拓寬他們的視野,但容許學生升上中五及中六後只選讀兩至三個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
三年高中所編排的科目時段應維持不變,學校可以安排中五及中六學生在不用上課的時段,進行其他學習經歷及/或通識教育科的獨立專題探究,以便充分運用課時。
   
根據學生的選擇、人力資源及學與教空間等因素,設有12至15班高中的學校,平均可開設10至12個選修科目供學生修讀。有關學校的高中課程(包括「體驗課程」)的課時分配例子,詳見附錄一。
 
   
  反思問題
  你學校的整體課程規畫如何配合學生的多元化需要?  
       
 
靈活編排其他學習經歷的時間表
 
為促進全人發展,學校宜增加學生校內及校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獲得更多有關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育及藝術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學校可以﹕
 
靈活而合理地在三年高中教育的不同時段安排其他學習經歷;
採用星期制時間表,以便進行其他學習經歷的課堂或活動,亦可安排在一個下午、考試後或長假前進行社會服務,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等活動;
採用雙星期制(十天循環周)時間表,以便編排更多相連的課節進行其他學習經歷的課堂或活動。
 
此外,學校亦可於某些指定的上課天,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及課程,為學生提供個別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
 
  反思問題
  你學校的課程規畫、校曆表及時間表編排能否反映校方的辦學宗旨及學習目標?  
  你的學校在哪方面需要改善?透過課程規畫、校曆表及時間表編排能作出怎樣的改善?  
 
2.2.3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與組合式時間表
 
學校在規畫整體課程及編製組合式時間表時,可參考以下比較表。有關學校利用組合式時間表規畫課程的例子,詳見附錄二。如欲獲取更多的例子,可瀏覽 www.edb.gov.hk/334
 
圖表2.2 編製高中組合式時間表
目的
現時情況
可行辦法
增加學生修讀科目的選擇
學校預設文、理、商科的科目組合
學生只能從有限的選修科目組合中選擇
沒有預設的科目組合
進行學生選科意願調查
根據學校現有資源,以組合式時間表編排選修科目,以增加學生的選擇
靈活運用學校設施,以增加教學空間
 
編製高中組合式時間表的主要考慮因素
 
對於需求殷切的科目應開設多於一組,讓更多學生修讀,並配合他們的需要。
組合科學科有三個組合模式:物理+化學、物理+生物、生物+化學。附錄二的例子是學校根據校內學生的選擇,而提供兩個組合科學科的組合。
在中五及中六退選其中一個科目的學生,可修讀應用學習課程或中、英、數三科的增潤課程。
體育、音樂、藝術、德育及公民教育、宗教教育可正式編入學校時間表,而作為其他學習經歷的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育發展、藝術發展、社會服務,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則可安排在放學後或考試後的上課天進行。
學校可利用多元學習津貼,與鄰近學校合辦聯校課程,提供較少學生修讀的科目。
學校可採用如下圖表所示的雙星期制(十天循環周)時間表,靈活分配課時及安排更多的相連課節,以減省轉換課節所需的時間。
 
圖表2.3 雙星期制(十天循環周)時間表
時間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05 – 8:25
(20 分鐘)
早會
8:25 – 8:55
(30 分鐘)
班主任課/晨讀
8:55 – 9:40
(45 分鐘)
 
選修科目 3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1
   
9:40 – 10:25
(45 分鐘)
 
選修科目 3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1
   
10:25 – 10:45
小息
10:45-11:30
(45 分鐘)
   
選修科目 1
           
選修科目 2
11:30 – 12:15
(45 分鐘)
   
選修科目 1
           
選修科目 3
12:15 – 13:20
午膳
13:20 – 14:05
(45 分鐘)
         
選修科目 1
       
14:05 – 14:50
(45 分鐘)
選修科目 1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3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3
 
14:50 – 15:35
(45 分鐘)
選修科目 1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3
 
選修科目 2
   
選修科目 3
 
 
 
2.3 高中課程的主要規畫事項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並非只以科目為本,在整個規畫的過程中,學校須透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與持份者溝通,例如﹕舉辦分享論壇,加深校內及校外的持份者對課程規畫的了解。此外,學校亦可以透過問卷調查分析持份者的需要。學校在策畫新學制時,與持份者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下文扼要說明學校規畫高中課程的主要事項:
 
課程規畫和管理 — 例如:科目的組合和選擇、校本評核、組合式時間表、課程資源、學生學習概覽
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法方面) — 例如:學與教的範式轉變、課堂活動、高中課程詮釋、初中課程的準備、促進學習的評估
教師專業發展(哲理方面) — 例如:態度、終身學習、變革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事宜 — 例如:教職員調配、人力資源及繼任的規畫
靈活調撥資源以處理變革
學校組織及重組
有效溝通,加強協調
建立有效的網絡,確保資源共享、互助互惠
 
其他相關資源
 
編排時間表的工具及例子
  「學生選科程式」軟件有助學校分析學生的選科意願,編製組合式時間表,以配合學生的需要。軟件已上載 http://sop.edb.hkedcity.net
  學校可根據情況及資源,運用網上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下稱「網上校管系統」)的時間表模組或其他編製時間表工具。
  「334」網上簡報(http://www.edb.gov.hk/334)提供靈活安排時間表的例子。
網上資源: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庫 http://www.ls.hkedcity.net
集合中央課程資源的網頁 http://www.edb.gov.hk/cr/tc
應用學習課程的規畫:下列正在編製的材料和系統有助學校規畫應用學習課程:
  學校規畫應用學習課程的資料套(將於2009年年中發布)。
  應用學習課程的學校整體規畫、群集學校和時間表編排的示例(將於2009年出版)。
  網上校管系統設置電腦化的行政模組(計畫將於2010/11學年全面推行)。
其他學習經歷及學生學習概覽:
  其他學習經歷及學生學習概覽的重要資訊(包括學校個案),可瀏覽 http://www.edb.gov.hk/cd/ole
  網上校管系統的「學生學習概覽」模組的設置。
新高中資料套:學校可利用新高中資料套的印刷版及網上版,作為與家長及學生溝通的工具。
大學收生要求:有關大學收生要求的詳情,可瀏覽「334」網上簡報(http://www.edb.gov.hk/334)。
 
 
附錄一
 
學校C採用星期制的組合式時間表,每周45課節,每節40分鐘,並在中四提供「體驗課程」。該校整體高中課程的課時分配如下表:
組成部分
科目/ 課程
中四
(33 周)
中五
(33 周)
中六
(24 周)
小時
課時分配
百分比
中國語文
6
6
6
360
51.1
英國語文
7/6
7/6
7/6
420/360
數學
5/6
5/6
5/6
300/360
通識教育
5
5
5
300
X1
4
5
5
278
34.2
X2
4
5
5
278
X3
4
5
5
278
X4
4
0
0
88
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育及藝術發展等
6
7
7
398
14.7
總計
45
45
45
2,700
100
 
Notes:
1.
「X」代表選修科目。
2.
由於在周末及假期進行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並不包括在內,故此,其他學習經歷的實際時數應能符合甚或超越建議的課時分配。
3
學生可在中四修讀四個選修科目,在中五及中六決定修讀兩或三個選修科目 (包括應用學習課程)。
 
 
附錄二
 
學校D採用星期制的組合式時間表,每周45課節,每節40分鐘。該校高中課程的課時分配如下:
組成部分
科目/課程
課節
中四
中五
中六
核心科目
中國語文
7
6
6
英國語文
8
7
7
數學
6
6
6
通識教育
5
5
5
選修科目
X1
4
5
5
X2
4
5
5
X3
4
5
5
其他學習經歷
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育及藝術發展等
7
6
6
總計
45
45
45
 
學校根據學生的選擇而提供的科目組合:
時段一
物理
化學
生物
經濟
(第一組)
中國歷史
資訊及
通訊科技
時段二
組合科學
(生物+化學)
體育
企業、會計與
財務概論
中國文學
組合科學
(物理+化學)
 
時段
視覺藝術
綜合科學
地理
歷史
經濟
(第二組)
音樂
 
註﹕
1.
組合式時間表是將選修科目分配在不同的時段,讓學生可以在每個時段中修讀一個選修科目。學校根據學生的選擇安排每個時段的選修科目,盡量滿足學生的選科意願。
2.
其他學習經歷活動會在周末及假期進行,其實際時數應符合甚或超越建議的課時分配。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