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背景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自2011年起取錄非華語學生,為照顧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協助他們進一步融入主流社會,學校致力發展非華語學生校本中文課程,並按照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學習進程及預期學習成果,幫助非華語學生透過小步子的方式學習中文,期望非華語學生能盡快銜接主流。
學校在高中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加入生涯規劃教育元素,期望非華語學生能認識自己的性向、興趣和能力;確立目標、認清方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工作態度,盡早規劃將來升學和就業的方向。
自我認識
認識自己的性向、興趣和能力。 為將來升學就業,投身社會工作及早準備。
認清目標
確立人生目標,認清升學及就業的方向。 建立個人的夢想和抱負。
職業探索
認識不同行業的要求及特質。 從成功人士身上,學習追尋及實現夢想的方法。
解決困難
培養解難能力,面對困難時積極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
培養正確 價值觀
品德情意及價值觀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及工作態度,培養堅毅的精神。 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協助盡早融入香港社會。
施教情況
閱讀
說話
教學流程/ 階段
教師 / 學生活動
目的
簡介學習目標
教師向學生簡介課題及目標。
確立學習目標
引起動機
教師運用Kahoot重溫及鞏固課文內容大意。
重溫已學內容,提取對文章的記憶。
課堂發展
總結及 安排課業
反思學習、鞏固所學。
教學反思
學校回應教育改革及課程發展需要,在高中非華語學生中文校本課程中融入生涯規劃教學元素,讓學生及早規劃未來的職業方向及擬訂個人的目標。教師以他們喜歡的運動員的成功及奮鬥經歷,勉勵學生為夢想而奮鬥;更引用有關少數族裔警察的成功例子,英勇救人的新聞報導,鼓勵非華語學生只要努力及作好生涯規劃,必能達成夢想,發揮所長,回饋社會。學習成果是令人欣喜的,教師亦確信這種語文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檔案下載
檔案描述
檔案大小
附件一:01_課後問答工作紙
193 KB
附件二:02_說話框架預習工作紙
20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