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淨化污水

4.1 活動簡介
4.2 教學程序
4.3 工作紙


活動簡介

設計者:方文威

學習目標:

完成整個活動後,學生能夠:

知識方面

  1. 認識水中的污染物和找出過濾法能除去哪類污染物。

技能方面

  1. 掌握科學探究能力,包括觀察、記錄、設計實驗、控制變因等。

態度方面

  1. 以科學態度解決問題。

教學資源:

沙、碎石、快潔布、活性碳、發泡膠等

評估方法:

教師可透過下列各方面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1. 學生所設計的實驗;
    2. 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
    3. 獲得的實驗結果和作出的分析及結論。

回頁首

回主頁


教學程序

學習內容和活動
時間分配
資優教育元素
(a) 教師提問同學可否直接飲用自來水以引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思考水中有哪些污染物。
15分鐘
學生透過設計及改良過濾器以達致最佳淨化污水的效果,不但可加強科學探究能力,還可發揮變通力和精進力,提昇自己的創造力。
(b) 學生選用不同的物料,設計過濾器,並進行實驗以改良其過濾效能。
45分鐘
(c) 教師和學生討論以甚麼方法來評鑑不同過濾器設計之效能。(同學一起訂定評鑑之方法和標準)
15分鐘
(d) 學生運用科學探究能力去設計及進行相關實驗,包括控制變因,以比較用不同物料做成的過濾器之效能。
15分鐘

回頁首

回主頁


工作紙

探究問題:比較沙和碎石與其他物料過濾水的功效。

  1. 試設計一個實驗以比較沙和碎石與其他物料的過濾效能,並把實驗步驟寫或繪畫出來。

    1. 你會如何淨化含有雜質的食水?
    2. 你會選擇哪些物料進行這個過濾實驗?為甚麼?
    3. 你想物質的大小對過濾的效能有甚麼影響?
    4. 你會如何比較沙、碎石和其他物料的過濾效能?
      (要以客觀的標準評定,例如:用甚麼標準來分別污水經過濾後 的清晰度?)

  2. 實驗設計











     

     


  3. 實驗結果

    物料的種類
    過濾的效能


     


     


     

  4. 哪種物料的過濾效能最好?

  5. 哪種物料的過濾效能最差?

  6. 對於實驗所探究的問題,你的結論是:                                                                      

                                                                                                                                              

                                                                                                                                              


  7. 你認為水塘用幼砂過濾食水是否能有效地把雜質清除?                                          

                                                                                                                                              

                                                                                                                                              

回頁首

回主頁


下一教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