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學習經歷是高中課程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可補足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這些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
學習領域是以主要知識範疇的基本概念組織學校課程的方法,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均衡及連貫的課程,並獲得各種基要的學習經歷。本港學校課程劃分為八個學習領域,即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價值觀是構築態度和信念的基礎,而態度和信念則會影響人的行為及生活方式;價值觀是行為和判斷的準則,以及學生應發展的素質,例如:人權與責任、承擔精神、誠信及國民身份認同。態度與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影響人的學習動機和認知能力,以及對事件和處境的反應。由於二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成為學校課程的主要元素。
在新制度下,學生可以從二十個高中科目、一系列的應用學習課程和六種其他語言中選擇,從而發展他們的興趣和能力,為未來升學及就業開拓更多途徑。
學生完成三年高中課程(將於2009年推行),參加公開評核後獲頒授的證書。
除了香港中學文憑試和應用學習的成績紀錄外,「學生學習概覽」是一份補充資料,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三年內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的經歷、體驗和成就,以作為全人發展的佐證。
學與教的「共同建構」取向與「直接傳授」及「建構」取向不同,「共同建構」強調課堂內的教師和學生是一個學習社群,各成員共同參與,從而創造知識,並建立判斷該知識的準則。
這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當中,並非單純獲取知識,更能主動地連結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建立及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八冊 中三與中四及與專上教育途徑的銜接 — 機會均等、邁向成功
 
本冊子是《高中課程指引》十二本小冊子系列的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目錄
8.1 本冊子的目的
8.2 多元化的發展途徑
8.3 銜接中三及中四的考慮
8.4 協助學生準備高中課程的策略
8.5 銜接專上教育的考慮
8.6 中六前離校
參考文獻
 
 
8.1 本冊子的目的
 
探討與高中及其後階段銜接的事項
提供各個銜接階段在決策方面的指引
提供順利過渡高中及其後階段的不同策略
 
 
8.2 多元化的發展途徑
 
在高中階段,學校應致力提供一個多元化的課程,以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興趣及能力。由於不是所有學生都會升讀大學,因此,高中課程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的發展途徑(請參閱圖表8.1),讓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就業及獲得專業資格。學校應蒐集大專院校(包括提供副學士課程的院校)、職業訓練機構(例如:職業訓練局)及其他專業團體的資訊,以供學生參考。
 
圖表8.1 多元化的發展途徑
 
8.3 銜接中三及中四的考慮
 
為幫助學生升讀高中做好準備,學校應該注意下列事項或策略,以便順利銜接中一至中三的教育:
 
自2000年起推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為高中課程的改革奠定了基礎,改革內容包括:
  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引入一個寬廣而均衡的課程,能涵蓋八個學習領域,並提供跨課程的學習機會;
  着重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例如: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責任感、堅毅和尊重他人等德育及公民教育。
   
在基礎教育階段推行的四個關鍵項目1,應有助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融會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
   
均衡的初中課程對幫助學生升讀高中非常重要。學校必須確保學生在初中階段獲得足夠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以學習高中相關的選修科目。
   
有些學校在初中階段提供「通識教育科」,但卻捨棄了某些科目,例如:地理及歷史科,以協助學生準備高中的通識教育科。然而,學校應謹慎處理,確保學生在初中能從不同領域中獲取寬廣而足夠的基礎知識,以應付高中科目的學習。為了幫助初中學生準備高中的通識教育科,學校可以通過專題研習和時事討論,讓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的過程。學校可透過下列方法加強現時在初中階段進行的專題研習:
  創造更多時間及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例如:批判性思考、溝通);
  整合現時在個別學科進行的專題研習,使之成為一個有組織,並涵蓋數個學習領域的跨科目專題研習;
  發展創新的教學取向,例如: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建構知識,以及探討社會議題;
  加強學科教師與校內(例如:圖書館主任)及校外其他人士的協作;
  重點推行四個關鍵項目,以建立學校持續的獨立學習文化。
   
所有高中科學科的選修科,是由學生在初中階段從科學課程中所獲取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學習經歷發展而成的。學校應確保學生已建立學習高中課程所需的基礎。我們不建議學校過早專科化或提早在中三推行高中的科學課程(即物理、化學及生物)。
   
學校應為中一至中三學生安排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培養興趣,建立積極和持續參與的態度,以便在高中課程獲得更深入的經歷。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探訪老人之家或清潔沙灘運動等活動,以引導學生關心社區人士,並提高需要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校於初中階段應採用多種評估方式(例如:專題研習、評估課業及學習歷程檔案),以及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這有助於追蹤學生的成績,提供持續或適時的回饋及支援,確保能順利過渡高中。
   
一些在初中採用中文授課的學校或會在高中階段轉用英語授課,這些學校必須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語文能力以英語學習。
 
1四個關鍵項目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以及利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反思問題
  你的學校如何確保學生有穩固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升讀高中?  
       
 
 
8.4 協助學生準備高中課程的策略
 
為配合學生的不同性向、興趣及志向,學校應提供合理數目的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2課程),讓學生選擇。
   
為了解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我們建議學校於中三學年結束前,進行學生調查,以得知他們在中四喜歡選讀的科目。
   
為確保學生能夠修讀自己希望選讀的學科,學校需要靈活編排時間表(例如:組合式時間表),詳情請參閱第二冊。有關如何利用時間表以擴大學生的科目選擇的例子,可見於「334」 網上簡報
http://www.edb.gov.hk/334)。
   
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指引及意見,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選擇適合自己興趣和志向的選修科目。學校可考慮下列策略:
     
  透過學校網頁、布告欄、單張或小冊子,提供有關高中科目的全面資訊。
     
  舉辦簡報會、座談會、會議及研討會,讓學生與家長掌握高中課程(包括各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和應用學習課程的性質、內容和要求),以及專上教育及/或就業的不同途徑和機會。我們建議學校安排學生及家長一起參與會議,讓他們可以討論所提供的資料,促進互相了解。
     
  透過班主任、就業及輔導組教師、學校社工及社區組織的協作,為中三學生及家長就中四選讀科目,提供個別的指導。如有需要,學校也可與校外組織合作,分析學生的個人特質、興趣、才能、志向及理想等。
     
  邀請高年級的學生、近年的畢業生或嘉賓講者,分享他們對學習不同高中科目,以及就讀不同專上院校的經驗及看法。
     
  安排學生及家長,參觀各大專院校、提供應用學習課程的機構,以及其他學術、公共或商業機構。
 
2 應用學習前稱「職業導向教育」。詳情請參閱《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教育統籌局,2006)。
 
  反思問題
  上述哪些策略切合你學校的情況?  
  為幫助學生準備高中課程,你還有其他相關的策略或措施嗎?  
 
 
8.5 銜接專上教育的考慮
 
為使高中階段順利過渡專上教育,如圖表8.2所示,我們建議採取下列策略:
   
於高中階段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並因應學生的多元能力、興趣和性向,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科目選擇,幫助他們奠定繼續升學的良好基礎。若有需要,學校可互相合作,開設只有極少數學生選讀的科目。
   
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促進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
   
提供大量其他學習經歷的機會,例如:社會服務、交換生計畫,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詳情請參閱第五A冊)。
   
開設應用學習課程,讓學生探索及決定他們未來在不同範疇的職業路向,例如:設計、創意工業、表演藝術、食品業及服務業。這些多元化的學習課程及職場的初步經驗,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培養他們的共通能力,並為日後升讀專上教育作好準備。學校需要知道有關應用學習課程的質素保證、認證和認可的最新進展。詳情可瀏覽 http://www.edb.gov.hk/apl
 
掌握高中課程的最新資訊,並將資訊傳達給學生。舉例來說,學校透過參觀、開放日、研討會與相關網站,獲取有關專上教育進修機會及大學入學條件的最新資訊。
     
  於 2006年,大學校長會宣布在新學制下大學的一般入學條件,以及修讀個別課程的要求。除了四個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外,大部分的大學在入學條件中加入一個選修科目,而在某些情況下,會加入範圍較廣的第二個選修科目。除獨立科學科目如物理、化學、生物科外,各大學也支持修讀組合科學,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及意願,從其他學習領域中選擇第二個或第三個選修科目。透過學習不同的科目,學生可探索自己的興趣,達到全人發展,並獲得足夠的知識裝備自己,應付大學的課程,以及面對社會不斷變化的挑戰。為進一步表示支持寬廣的高中課程,大學校長會於2008年10月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支持「其他學習經歷」的推行,並確認「學生學習概覽」為具參考價值的文件。
     
  大學宣布的入學條件是申請入學的最低要求,個別大學有其遴選準則。詳情請瀏覽「334」網上簡報(http://www.edb.gov.hk/334)。
 
制訂學生學習概覽,提供更多學生在不同範疇表現的資料,可補足考試成績,以及作為大學遴選學生時的參考。
   
讓學生得到多元出路的最新資料,包括:
  其他專上院校的入學條件,例如: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的基本入學要求;
  銜接海外大學和有關認可香港中學文憑的進展;
  下列各項在新學制下的進展:
    毅進計畫的定位
(http://www.edb.org.hk/yijin)
    沒有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生的學習機會
    高級文憑課程的課程架構
    資歷架構的發展
(http://www.hkqf.gov.hk/)
 
圖表8.2 現行學制及新學制下學生的多元出路


(點擊放大)

 
  反思問題
  你的學校如何告知學生及家長升讀專上教育的途徑?現行的方法有改善的空間嗎?  
  你會如何協助學生確認全人發展的重要性,以及規畫他們的學習途徑?  
  你曾經利用甚麼校外資源以協助學生順利過渡?  
  你的學校會為學生提供甚麼支援,讓他們可以從高中教育順利銜接專上教育的副學士及大學課程?  
 
 
8.6 中六前離校
 
高中課程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以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挑戰。這是一個連貫及多元化的課程,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並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不過有些學生可能會選擇在完成中六前離校,他們或就業,或透過其他途徑繼續進修,例如:由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提供的職業或文憑課程。
 
在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應該發展及保存自己的學生學習概覽,記錄其學習經歷及表現。學生學習概覽可為在中六前離校的學生,提供他們的學業及表現資料,以協助他們就業或日後重返校園。因此,學校需要協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生學習概覽(請參閱第五B冊)。
 
 
參考文獻
 
刊物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 (2008) 《尋找生命的色彩 — 新高中科目選擇及個人抱負的探索》,香港:香港輔導教師協會
 
教育統籌局 (2006) 《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香港:教育統籌局。
 
教育統籌委員會 (2000) 《終身學習•全人發展 —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
 
課程發展議會 (2001) 《學會學習 — 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課程發展議會 (2002)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香港:教育署。
 
網址
 
教育局: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334」網上簡報
( http://www.edb.gov.hk/334 )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