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背景
中國語文科的學習除了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之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素質和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亦十分重要。因此,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的教師銳意於高小的課程中加強思維教學的元素,引領學生掌握不同的思維策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同時因應課文內容,與學生探討人物面對所處情境作出的行為和價值判斷,引發學生思考和反思,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
設計構思
有關設計屬於「以事說理:歷史是鏡子」單元的一部分,現集中展示講讀課文〈虎門銷煙〉的部分。
策略 |
說明 |
(1) |
善用策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語文和高階思維能力,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
|
教師認為學生對虎門銷煙的認識有限,可能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因此,安排學生在課前查找有關林則徐和虎門銷煙的資料及觀看指定視頻,初步認識虎門銷煙的歷史背景,騰出較多課堂時間作高層次的探討。 |
- 運用思維導圖和安排戲劇活動,提升分析、歸納與慎思明辨的能力
|
學生欠缺分析歷史事件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透過思維導圖及安排戲劇活動引發學生的思考及討論。在虎門銷煙一事上,主張禁煙的官員、吸食鴉片的官員、老百姓和外商抱持不同的立場。教師引導學生採用「多方觀點」的思維導圖,從多角度思考不同人物對事情的看法。然後在「論壇」活動上請學生代入指定角色,透過師生、生生的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並讓學生深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林則徐所面對的困難。在互相提問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作出合理的歸納或推論,有效培養學生的慎思明辨的能力。 |
- 透過戲劇活動,讓學生代入課文的人物,引發思考,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承接「論壇」活動,學生在「記者招待會」輪流代入林則徐和記者的身分,透過提問和回應,能深入分析林則徐的性格特點及舉出相關的例證。通過活動,學生更加明白到林則徐當時面對支持和反對銷煙的聲音及執行禁煙、銷煙的困難,如何堅守崗位,負起應盡之責,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最大的考量,充分發揮責任感、堅毅和承擔精神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學生藉是次學習,除了可認識和欣賞歷史人物外,還可以提升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向林則徐學習,在家庭、學校等崗位上做到負責任、堅毅和勇於承擔。 |
|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時間線」列出課文的關鍵情節,透過比較和討論逐步學會劃分意義段的技巧,掌握文章的起承轉合。 |
|
教師期望學生以史為鑑,明白到毒品對身體的禍害。教師設計延伸討論活動,連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著學生使用「推測後果」的思維導圖分析吸煙的禍害,從而拒絕朋友的誘惑,學會愛惜自己的身體。 |
(2) |
加強互動,善用思維工具,引發學習興趣,促進思考,照顧學生多樣性 |
|
- 布置互動活動,增加生生互助,促進思考,培養聆聽與表達的能力
|
教師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和喜歡互動交流的學習特性,故多採用活動式教學,例如:「論壇」、「記者招待會」等戲劇活動,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能增強能力稍遜的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理解說話重點、說話者的立場、清晰表達與回應等聽說能力。 |
- 運用思維導圖,呈現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困難和需要,教師適時回饋,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
教師認為如果只通過口頭表達,較難看清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歷程,也較難發現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思維小冊子,採用思維導圖具體呈現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困難或發展,加以點撥及回饋。對於部分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先寫後說有助他們把說話組織得更有條理,能增強他們說話的自信。 |
|
|
施教情況
級別:小五
單元:「以事說理:歷史是鏡子」
講讀課文:〈虎門銷煙〉 |
教學目標: |
|
1. |
理解〈虎門銷煙〉的內容,評價歷史事件及人物,學習歷史人物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
|
2. |
運用「時間線」分析課文的起承轉合; |
|
3. |
辨識及欣賞課文中的細節描寫; |
|
4. |
通過參與戲劇活動和運用思維導圖,發展分析、歸納、慎思明辨等高階思維能力,理解不同人物的立場、觀點和當中的理據。 |
|
教學流程 |
課節 |
教學步驟 |
教學內容(策略、學習活動) |
預期成果 |
1 |
引入 |
1. |
著學生在課前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林則徐和虎門銷煙的背景資料,並觀看視頻「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運用KWL(已知、想知、得知)初步說出對課題的認識。 |
2. |
回饋及小結。 |
|
|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
1. |
旁白默劇:學生輪流朗讀課文內容,其他學生分組扮演不同角色做出相應表情動作。 |
2. |
運用「六何法」提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
3. |
學生在課前查找字詞意思,課堂上分組匯報或口頭造句。 |
|
理解課文大意及字詞意思 |
分析課文結構 |
在教師引導下運用「時間線」分析課文的起承轉合。 |
理解課文結構 |
總結課堂及布置家課 |
著學生完成思維小冊子「多方觀點」部分。 |
|
2 |
重溫所學 |
提問學生: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甚麼?如何根據時間線來劃分課文的意義段? |
|
深入理解課文 |
1. |
教師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布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如: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評鑑,著學生在課文中圈出答案或標示出有助分析的理據,與同組同學討論後向全班匯報,教師給予回饋或邀請其他同學補充: |
(1) |
第一組:開端(第一、二段) |
|
為甚麼說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
|
文中是怎樣描述當時銷煙的場面的?為甚麼林則徐要把銷煙的儀式辦得那麼盛大? |
(2) |
第二組:發展、細節描寫(第三段) |
|
這一段主要記述了甚麼?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具體描寫銷煙的過程?這些細節描寫有甚麼好處? |
(3) |
第三組:高潮(第四、五段) |
|
為甚麼鴉片銷毀後,老百姓都歡呼起來? |
|
作者在第五段用了「整整」、「二十三天」、「二百多萬斤」這些字眼,這樣寫有甚麼作用? |
(4) |
第四組:結局(第六段) |
|
看到嚴謹的銷煙過程,民眾、外國商人、文武百官、林則徐等人各有甚麼感想?為甚麼?你對銷煙的做法又有甚麼感想?為甚麼? |
2. |
結合學生的解答,分析課文中的細節描寫。 |
3. |
結合學生的解答,分組討論思維小冊子「多方觀點」的部分。 |
|
|
總結課堂及布置家課 |
1. |
著學生修訂思維小冊子「多方觀點」部分。 |
2. |
教師預告下一節課會進行「論壇」、「記者招待會」的戲劇活動。教師示範如何代入角色,並著學生完成「記者招待會」的提問問題。 |
|
|
3 |
重溫所學 |
與學生重溫虎門銷煙的歷史背景。 |
喚回所學,使課堂銜接更緊密 |
論壇(「多方觀點」活動) |
1. |
著學生分組,代表不同的人物(外商/吸食鴉片的官員/主張禁煙的官員/老百姓)參與論壇。教師著同組學生討論所代表人物的立場、發言和提問內容。 |
2. |
宣布論壇規則:
第一輪:各方代表輪流發言
第二輪:各方代表向其他人發問
第三輪:各方代表作總結 |
3. |
論壇開講:各方代表在教師引導下發言。 |
4. |
作回饋及小結 |
|
1. |
代入角色,發表看法 |
2. |
細心聆聽他人意見,作出回應 |
|
記者招待會 |
1. |
宣布邀請了林則徐到現場解答疑問。 |
2. |
學生輪流扮演林則徐,回答記者的提問。 |
3. |
作回饋及小結。 |
|
能代入角色,理解人物面對的困難和想法 |
總結課堂及布置家課 |
1. |
運用應用程式布置小測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歷史事件及人物,然後回饋。 |
2. |
布置家課:著學生完成思維小冊子中「牆上的角色」、「另類方法」思維導圖和海報創作的部分。 |
|
|
4 |
重溫所學 |
著學生回顧上節課中各自扮演的角色,提問學生:面對各方對銷煙都有不同觀點時,林則徐是怎樣處理的?為甚麼他要這樣做? |
喚回所學,使課堂銜接更緊密 |
牆上的角色及總結課文 |
1. |
分析林則徐的性格特點及舉出相應理據。 |
2. |
總結課文主旨。 |
|
評價人物性格特點,明白歷史事件的教訓 |
延伸活動 |
1. |
小組討論:假如有朋友引誘你吸煙,你會怎樣做? |
2. |
著學生在筆記本上運用「推測後果」思維導圖(非《思維小冊子》提供的腦圖)思考吸煙對健康/學習/將來有怎樣的影響。 |
|
1. |
運用思維導圖思考問題,激活思維 |
2. |
在小組討論中運用理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
|
總結課堂及布置家課 |
完成思維小冊子「得知」部分 |
鞏固課堂所學 |
|
|
|
教學反思
1. |
有機整合各個範疇的學習,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提升思維能力,培養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反思過往的單元設計學習重點太多、不夠聚焦。部分學習活動如「論壇」、「記者招待會」能引發學生高層次的思考和討論,可以預留較長的教學時間,而課題背景、基礎理解的部分可善用預習和分組活動處理。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如何幫助學生把從閱讀所獲得的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習範疇,例如:「時間線」既可用來分析課文的起承轉合,也可用於構思寫作大綱。除了語文能力的發展之外,思維能力、思維素質、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亦十分重要。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和思維工具,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和提升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探討課文人物的行為和想法,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
2. |
強調以生為本,讓學生投入學習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表現投入,尤其是「論壇」、「記者招待會」等,能夠代入角色思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但部分學生尚未能作高層次思考、提問欠缺深度,需多從課堂的提問、討論與回饋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
|
3. |
照顧學生多樣性,接受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進程,體現課程的靈活性
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可給予較多指引,也容許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進程。例如:能力較高的學生用完整句子表達,體現完整的思維;能力稍遜的學生可用關鍵詞表達,或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根據各班學生的學習能力增減部分學習活動及「思維小冊子」的任務,例如「另類方法」思維導圖、設計禁煙海報等,體現課程的靈活和彈性,強調學習「以學生為本」。 |
|
檔案下載
|
鳴謝: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何志萍老師、張嘉儀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