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活動傳真


結合生活,營造語境,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經歷

title_photo

小學校長、副校長、課程統籌主任、中文科主任及教師踴躍參加是次全港性專業發展活動。

title_photo

日期:

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2:00-5:00

地點:

聖羅撒學校

對象:

小學校長、副校長、課程統籌主任、中國語文科主任及教師

講者:

楊卓君老師、黃曉璐老師(聖羅撒學校)
初詩佐老師、王小莉老師(內地專家教師)

《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23)指出:中國語文教育重視應用和實踐,要為學生奠定紮實的語文根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在不同語境中運用語文。同時提到中國語文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語文學習環境,以豐富多采的作品作為主要學習材料,讓學生獲得綜合而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幾所接受語文教學支援組服務的小學以生為本,善用學時,把語文學習結合日常生活,為學生在校內、校外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拓寬學生的語文接觸面,增加他們使用語文的機會,豐富他們的語文學習經歷。

Modal Image


活動一:暖場活動——王老師故事時間
善用學時,在課餘時間為學生說故事,既能讓學生品味故事中的情意,亦能提升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內地專家教師王小莉老師在公開課前,為學生帶來一個送別的故事,也就是李白著名詩作《贈汪倫》背後的故事,學生從中感受古人送别的浪漫,並明白什麼是「折柳送別」。此外,王小莉老師亦跟學生分享在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上「折柳寄情」的表演,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意義與傳承。

活動二:課堂觀摩
是次課堂為「雙師課堂」,由內地專家教師初詩佐老師和「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的協作學校教師——聖羅撒學校的楊卓君老師共同為小六學生上一節課,課堂主題是「閱讀情深離別意——品讀送別」。教師選取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離別,以建議篇章《送元二使安西》和歌曲《送別》為文本,通過對比閱讀、多元朗讀策略,品讀和感受文學作品之美,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兩位教師充滿默契,互相配合,充分展現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的豐碩成果。課後,由聖羅撒學校中國語文科科主任黃曉璐老師為大家介紹課堂的設計思路與重點,並由初詩佐老師反思課堂教學,與大家進行交流。

活動三:學習成果沙龍
四所參與「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的小學,為大家帶來四段精彩的表演,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元朗官立小學的學生以影片方式,連繫他們在中文課的學習,朗誦四首兒童詩。鳳溪創新小學的學生給大家講寓言故事,精彩的演繹讓故事的情節和角色活靈活現。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黃藻森學校的學生為大家朗誦《少年中國說》,字正腔圓,抑揚有致。最後,由聖羅撒學校的學生為大家帶來集體朗誦——《我眼中的大美中國》,聲、情、意結合,韻味十足。由以上學習成果可見,香港教師與內地專家教師交流教學策略,在課堂內外設計多元的學習活動,創設普通話語境,增加學生運用普通話的機會,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活動四:專題分享
最後,由內地專家教師王小莉老師進行專題分享——「善用學時,連結生活,在普通話語境中感悟語言之美」。王老師由學生語文學習需要出發,引起與會教師的共鳴;然後分享「課堂學習」、「課外補充」和「生活應用」三方面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活動設計舉隅,讓學生「會學」、「敢學」和「樂學」語文,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經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結:
是次全港性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包含說故事示範、課堂觀摩、學習成果沙龍和專題講座,內容豐富,全面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專業能量。與會教師專注聆聽,投入參與各項活動。通過活動,教師進一步了解在發展學校課程時,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善用多元學材,連繫生活,建立課堂內、外的語文學習氛圍,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參考資料
活動簡報
1. 專題分享_「善用學時,連結生活,在普通話語境中感悟語言之美」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