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員參與,共同發展──通過建構「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發展專業學習社群


背景    年級    策略    單元設計舉隅    學習成果    反思    展望    總結


背景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指出,教師在規劃課程時,要「為課堂或學習活動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調適課程或編訂校本課程,編選合適的學習材料,設計語文學習活動,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同時做到拔尖和保底。」清晰的學習目標能為校本課程規劃提供明確的指向;有了明確的課程指向,才能蒐集和運用多樣化的語文素材,設計合理的學與教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並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可能發展區」,提升學與教的成效。元朗商會中學的中文科團隊嘗試了解中一學生的學習基礎,建構配合初中學生學習需要的「校本學習表現指標」(「校本指標」),並進一步按這個「校本指標」組織學習材料,設計學與教活動,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與此同時,科組領導也有意識地藉「校本指標」的實踐過程,拓寬科組成員的課程視野,加強教師發展學校課程的信心和能力,讓他們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擁有者,同時,也藉以增強團隊的分享文化,形成專業學習社群。


年級

中一至中三


學年

2020/21—2021/22


策略

  1. 針對需要,建立指標:
    學校是一所元朗區的英中,中一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習動機也較高。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提升學與教的效能,科組便嘗試訂立「校本學習表現指標」,一則是為學生訂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二則是讓教師能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組織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在編訂「校本指標」前,科組參考了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學習進程架構」、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語文課程基本能力(試用稿)」、以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等級描述等材料。科組也參閱了小學的教科書,了解小學高年級一般的學習內容。此外,教師還訪問了中一學生,並參考學生在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的表現,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

    在完成了前期預備工作後,科組便開始編訂「校本指標」的框架。框架以中國語文課程「學習進程架構」為主幹,結合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列出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以便各級科任教師在設計單元時可以編寫單元學習目標,也可以針對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訂定相應的學與教策略。


    圖一:「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編訂過程示意圖

  2. 選點試行,橫向落實:
    在建立「校本指標」的框架後,科主任便領導科組以中一級為試點,在設計學習單元時嘗試落實指標。在規劃單元的學習點時,主備教師會先了解學生在中一級學科測驗的表現,並與學生進行訪談,掌握學生對該單元的學習目標的前備知識和學習背景,進而設定學習的起點;同時,主備教師會參考校本指標對學生的期望,以及在更高年級所需具備的相應能力要求,設定單元的學習目標。如下圖:


    圖二:單元目標構思表(局部)

    從上圖可見,教師一方面評估中一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又會對照學生在中四時所應具備的能力,繼而設定單元的學習目標。這些按學生能力擬訂的「校本指標」,有助教師規劃單元的學習重點,並作出針對性的處理;教師也可以此為依據,設計評估活動和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

    初中各級聯絡人又會一同參與單元備課會議,並會就某學習點訂下發展目標,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教學,另一方面則可以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標示明確的階梯,讓學生的學習更見系統。通過試行,教師發現調整後的單元學習目標往往會比教科書的原來設定較高,能更有效地提高對學生的期望;而因為在設定單元學習目標前已經掌握了學生的學習基礎,故即使提高了學習要求,學生也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3. 建立階梯,銜接學習:
    在中一級的備課會議上,除了中一級的科任教師會就各單元如何配合「校本指標」而擬訂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外,三位科主任和各級聯絡人也會同時出席會議,了解中一級學生的學習起點,同時也對其所屬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提出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各年級的學習要求和學習內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考慮,各級也能在充分了解各自的角色和定位後,調整學習內容和目標,並為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建立縱向的學習能力階梯,以銜接各年級的學習。


    圖三:初中各級閱讀理解範疇「校本指標」

    上圖所示為初中各年級在閱讀理解範疇的「校本指標」。教師對學生在不同年級的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各年級之間也呈現出層層遞升的描述。各年級的教師在設計單元時目標更明確,施教時便能更聚焦;而在設計評估及分析學生的表現時,教師也可以此為依據,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4. 全員參與,共同發展:
    建構「校本指標」既是一項學校課程發展的項目,也是一個轉移教學範式、提升教師專業的過程。科主任首先做好定立方向、建立共識、商訂執行方案、提供課程資源等前期預備工作;並在隨後的試行階段中分階段邀請教師加入,以小步子小嘗試的方式,讓整個科組都經歷了成功的經驗,加強了改革的信心。另一方面,科主任又讓各級聯絡人發揮其專業引領的角色。各級聯絡人既要引領所屬年級的橫向課程發展,同時也會參與其他級別的備課會議,有效地將各年級之間的縱向發展連繫起來。在建構「校本指標」的過程中,整個科組都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更新課程觀念,建立起一個以專業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型團隊。

    圖四、圖五:科主任、各級聯絡人與支援人員共同擬訂校本學習表現指標


單元設計舉隅

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後,教師發現教科書對單元學習目標的設定往往有「趨中」或「趨眾」的現象。也就是說,教科書的學習目標往往會以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能力為主,如果學生能力屬於較高或稍遜的話,教科書的設定或許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有見及此,教師便根據已擬訂的「校本指標」,重新擬訂單元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材料和設計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不同年級的「指標」是指教師對該年級的學生的學習期望和評估焦點,以便教師在單元設計時作出針對性的處理。其單元設計大綱如下:


年級:中一

單元次序:二

單元主題:人物百態(人物描寫)

學習範疇

學習重點

學習材料

課本教材

練習/評估

閱讀

  1. 重溫與鞏固:認識描寫人物的手法
    直接描寫:
    A 外貌描寫
    B 行動描寫
    C 語言描寫
    D 心理描寫
    間接描寫:
    E 襯托
  2.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3. **敍事與人物形象的關係
  4. 認識文言虛詞:之
  5. 認識文言虛詞:安

鍾曉陽
《販夫風景》
(重點1ABC,2,3)

《販夫風景》
課本練習:p.2.30-2.31
問答簿:Q1*(見備註)、課本p.2.31 進2

佚名
《岳飛之少年時代》
(重點1BC,2,3,4)

文言讀本練習:p.12-13
文言讀本延伸練習:
《曾參殺人》p.13-14
默書:背默段二、三

歐陽修
《賣油翁》
(重點1BC,2,3,5)

文言讀本練習:p.16-17
文言讀本延伸練習:
《管寧割席》p.18-19
默書:《賣油翁》段二

 

評估:《我的老師》

語文運用

  1. 複習語法特點:實詞
  2. 認識修辭:明喻、暗喻

課本p.2.42-2.43

課本練習p.2.43

寫作

長篇寫作

  1. 學習確立主題:透過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2. 通過外貌、語言、行動等角度描寫人物
  3. 學習不同的人物外貌描寫用語

練筆工作紙:外貌描寫

《我的老師》
(運用人物的外貌、行動和語言描寫)

實用文寫作

  1. 認識啟事的作用和格式
  2. 運用適當的語言擬寫啟事

實用文手冊p.5-6
實用文工作紙

尋人啟事

聆聽

  1. 理解話語中人物的特徵

課本p.2.50-2.54

課本練習:
車禍現場

說話

  1. 運用外貌描寫描述人物的特徵
  2. 學習組織說話內容的方法
  3. 語速恰當

 

說話練習:
《我的老師》

品德情意

  1. 做事認真
  2. 勤學苦練,熟能生巧

《岳飛之少年時代》、《賣油翁》

 

文學

欣賞短篇小說

《一碗清湯蕎麥麵》

短閱工作紙

上面的單元學習重點一欄,教師根據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描寫人物的手法」,因此將相關學習重點定為「重溫」項目;同時,又按照「校本指標」的設定,針對學生的能力重新訂立新的教學重點,即「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敍事與人物形象的關係」兩項,全面提升整個單元的學習要求。

下面的教學簡報截圖,可見教師如何針對單元學習重點進行教學,並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了解文章內容和作法的關係,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深度。

圖六、圖七:中一級《販夫風景》教學簡報截圖


圖八:中一級《岳飛之少年時代》教學簡報截圖


圖九:中一級《賣油翁》教學簡報截圖


圖十:中一級人物描寫單元整理簡報截圖



成果

  1. 建構以生為本的學校課程:
    隨著「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的逐步落實,學生的學習階梯更見明確,教師除了能按更高的學習要求去組織單元,還能因應學生的能力加入如「中一基礎單元」及「作家追蹤」等學習單元,一方面為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又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也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深度,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圖十一:初中課程框架簡表

  2. 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在應用了「校本指標」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明顯提高,更會按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和更具挑戰性的課業,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拓寬學生的創作空間,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學生樂於接受新的挑戰,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無限創意。如初中的「作家追縱」單元中,教師設計了「閱讀札記海報」課業,以賞心悅目的作家海報取代枯燥沉悶的讀書報告,有效地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讓學生有機會發揮創意。

  3. 在實踐中發展專業學習社群:
    學者Michael Fullan(2001)從三個層面來理解課程變革的過程,即啟動(Initiation)、實施(Implementation)與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在每個階段都有它相應需要關注的問題,並互為影響(如圖十二)。張僑平等(2012)在Fullan的基礎上,加上了定向(Orientation)階段,形成了定向(Orientation)、啟動(Initiation)、實施(Implementation)與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四個階段,並將教師納入到這個變革過程當中,認為教師的角色在課程改革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所體現(如圖十三)。


    圖十二:變革過程簡圖(Michael Fullan)


    圖十三:教育變革的過程(張僑平等)

    教師是推動學校課程發展的核心角色。要推動學校課程發展,必須讓這批最前線的執行者具備足夠的信心和能力,並心悅誠服地加以落實。從前文所述「校本指標」建立的經驗可見,課程領導在學校課程發展的過程有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校本指標」的擬訂和實踐的過程中,科主任巧妙地讓整個中文科團隊投入其中,通過一個由點至面的實踐過程,讓整個科組在這項具體的事功中建立「以生為本」的課程觀,擺脫教科書的束縛,成為課程的擁有者。

    在「定向階段」,科主任為科組提供課程理念、學校課程的發展方向和可行方案等,有利強化團隊開發學校課程的信念及信心,促使科組啟動學校課程的改革。

    在後續的「啟動」和「實施」階段,科主任又邀請各級聯絡人共同參與,通過備課會議對「校本指標」提供針對性的建議,促進學校課程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科主任通過專業對話,評估學校課程的實施效能,及時調整發展策略;同時,科主任還著意發展年輕教師,讓他們逐步成為領導學校課程的中堅推動者,讓學校課程發展進入「制度化」階段,形成一個能夠自我完善的有機系統。

    在整個過程中,科主任發揮了課程領導的專業角色,按學校的具體處境,為科組營造教研氛圍,選擇具體可行的切入點,有效地推動整個科組的專業發展,並在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和共同提升中逐步形成專業學習社群(如圖十四)。


    圖十四:課程領導推動學校課程持續發展示意圖


反思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2020)在題為「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啟迪多元」的最後報告,對香港未來的學校課程發展提出了建議,同時認為:「強而有力的學校領導和具專業素養的教師,在規劃和實施學校課程的角色至為關鍵。」是次「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的制訂和施行,正是這句話的具體體現,讓科主任和科組團隊經歷了一回課程理念的更新和實踐。教師明確地意識到不能以教科書的設定為限,應以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課程發展的核心,才能設計配合學生能力的學校課程。同時,教師也能更多從學生的學習著眼,發展以學生為本的學與教策略。

這是一次規劃不小的課程改革的嘗試。這個嘗試始於眼見學生的學習被教科書框得死死,老師們或許有意識突破框框,但礙於心力,往往都是偶一為之,然後,又回到教科書之中。因此,才動了制訂「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的想法。當然,這個大動作,單靠個人的力量實在難以完成。幸好,我們的團隊都是全情投入的實幹派!眾人齊心一意,以學生的學習為目標,由擬訂到實施,全不計較因之而產生的額外工作。我相信,同事經歷了這個大動作,也能從中對「以生為本」的課程精神有深刻的體會,並會持續發展下去。

中文科科主任余靜珊老師


作為「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的先頭部隊,我和中一級的同事經歷了一次專業發展的旅程。我們一班中一同事會了解剛升上中一學生的基礎所在,又會預計他們在高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然後再去想想他們在中一應該學些甚麼,這都大大改變了我們過去只跟教科書或既定教材施教的做法。過程中我們更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意識到老師不單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課程設計者和擁有者。

中一級聯絡陳寶源老師


學生願意學習,喜歡學習,相信是每一位老師的教學目標。教科書的設計都是以一般學生為主,不可能滿足每一間學校學生的特性。這次我們上下一心制訂了「校本學習表現指標」,釋放了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享受學習的挑戰和學習的趣味……這便是我們的最大心願了!

中三級聯絡姚淑萍老師


展望

為了配合學校課程的持續更新,元朗商會中學的中文科團隊在科主任的帶領下,將進一步修訂和優化目前的「校本學習表現指標」,為學生訂立適切的學習目標。同時,又會圍繞「校本指標」,優化評估設計,為學生設計更具挑戰性、更有趣味的學習活動和課業,讓學生能在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


總結

學校課程並不是一份靜態的、固定不變的文件,相反,學校課程應該是一個動態的有機生命體,並會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而不斷調節和轉變。因此,建設學校課程,少不了具備高瞻遠矚的課程視野和能夠嫻熟地駕馭課程的課程領導。課程領導要對課程理念和課程發展方向有充分的認知,還要配合學校的發展目標,更要掌握學生的學習需要,調適和更新學校課程,為學校課程發展注入生命。同時,課程領導還要具有專業上的感召力,將團隊發展成為學習型的組織,讓團隊可以在專業道路上持續向前發展。


參考資料

1. 張僑平、林智中、黃毅英(2012)。〈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參與〉。《全球教育展望》,41卷(6),39-46,38。
2. 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中國語文課程「學習進程架構」》。2022年10月28日擷取自 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secondary-edu/lang/Intro_LPF_CLE.pdf
3. 課程發展議會(2017)。《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香港:作者。
4.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2020)。《最後報告——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啟迪多元》。香港:作者。
5. Fullan, M.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 e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元朗商會中學
支援人員:蔡一聰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