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

 

相關議題

鼓勵教師利用以下時事議題作為教材,讓學生思考及討論有關議題能否逹致「減碳」目標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膠袋徵費

政府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七日起實施膠袋徵費,市民在大型及連鎖式的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美容及健康產品零售店、以及百貨公司內的超級市場購物時,每索取一個手挽塑膠購物袋都需付0.5元徵費。

政府實施膠袋徵費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夠減少市民使用膠袋,購物時可以自備環保購物袋。而根據環保團體的調查顯示,實施膠袋徵費後的一個星期,香港的膠袋消耗量比實施前減少了八成,初步結果顯示成效不錯。可是,有零售商因擔心實施膠袋徵費會影響消費者到其店舖購物的意慾,故向顧客改派無手挽膠袋或不織布袋。不織布袋雖然較為耐用,但所用的塑膠原料比傳統的膠袋更多。此外,亦有生產商為了方便消費者而將產品預先以手挽厚身膠袋密封包裝發售。因此,雖然手挽膠袋的使用量減少了,但整體的塑膠原料消耗可能比之前還要多。另外,亦有人擔心當經濟環境改善,市民也許會認為五毫子的徵費不算得是甚麼,膠袋徵費變相成為消費成本一部份。

思考課題

    • 推行膠袋徵費會遇到什麼阻力?
    • 試討論膠袋徵費如何影響市民的購物習慣及各商家的生計?
    • 能否建議相關配合措施、教育、方法使計劃更具成效?

     

環保汽車

政府近期研究試行電動汽車,首部港產環保電動車亦通過運輸署審批註冊為私家車,可在路面行走。電動汽車於行走時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日常的保養維修的費用亦會比較低,因此被大眾視為最適合取代以化石燃料行走的車輛。但這種方法是否能夠真正實踐低碳生活呢?每架電動車輛可負載的人數紿終有限,每人每公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仍然比大型的公共運輸系統(例如鐵路)為多。此外,雖然電動車於行走時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在提供電動車所需電力的過程亦會製造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使用電動車緃使可以減低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但卻會增加它的間接排放量。因此,使用電動車也許只能改變排放二氧化碳的形式,對於減低二氧化碳的整體排放量,成效也許不會太大。

思考課題

    • 試調查班上同學喜歡乘搭公共運輸系統 (如鐵路或巴士) 抑或私家車輛,並指出其原因。
    • 試比較香港及其他地區發展公共運輸系統的優勢。
    • 試指出香港發展電動車的配套設施 (例如供電設施) 及社會成本 (例如額外興建道路網)。
    • 要達到滅碳目的,理應鼓勵更多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然而市民始終對私家車輛有一定需求,試討論平衡各方面需求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