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頁

 

統籌概念 - S.P.A.C.E.S.

推行模式
1. School 「學校」 全校主題式 (Whole-school thematic model)
2. Project 「項目」 專題項目為本模式 (Project-based model)
3. Activity 「活動」

聯課 / 課外活動 為本模式 (Co-curricular /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based model)

4. Curriculum 「課程」 課程整合模式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odel)
5. Event 「事件」 事件為本模式 (如全方位學習週、日、營) (Event based model)
6. Session 「課節」 課節為本模式 (Session-based model)
1. 全校主題式 〝School〞

 

 

寶覺中學

浸信會天虹小學

主題通常擁有一個既廣且寬的範圍(例如環保教育、生活 / 生命 教育、健康教育或和平教育等等)

活動盡量配合所訂定的主題來推行
主題能符合學校的特色、發展方向或當時學生的需要

..........學校的全方位學習活動盡量配合所訂定的主題來推行,該主題通常擁有一個既廣且闊的範圍,並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例如環保教育、生活 / 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或和平教育等等。它能符合學校的特色、發展方向或當時學生的需要;學校可以經年選取一個重點主題,或每年循環選用一系列主題以作更替,最重要的是以此作為主導學校在全方位學習或其他範疇上的重要發展目標。

優勢

此模式給予持分者(老師、家長、同學、甚至資助者)一個鮮明的方向感,有利建造「學習型組織 / 群體」(School as Learning organization / community)

有助建立學校「可持續」的特色 (sustainable characteristics)
強調文化風氣 (culture and ethos),多於單看個別學習機會;同時也可增強學校文化與個別活動的互動關係
較易作宏觀調控,及自我檢視
 
反思

此當中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持及高層次的領導能力

人力、財力及時間需要慎思考慮
應該是一個漸進性(progressive)的發展,才達至成熟階段,並非「一步登天」,通常最少需要四年時間
2. 專題項目為本模式 〝Project〞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

嘉諾撒小學(新蒲崗)

以學習方法或策略作取向

靈活推行四個關鍵項目
藉此幫助學生發展獨立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的能力

..........專題項目為本是以學習方法或策略作取向,它可以是指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四個關鍵項目(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專題研習、從閱讀中學習、以及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或其他特定的學習策略,大部份的專題項目都需要學生透過全方位學習機會進行資料搜集、觀察、考究或查証等活動,藉此幫助學生發展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的能力,當然這些項目都互有關連,而並不是互相獨立排斥的。

優勢

發展專題項目 / 四個關鍵項目的優點,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及鼓勵自律學習 (Self-regulated Learning)

為學生提供足夠選擇,增強學習動機
較易連繫及貫穿各科目
推行極富彈性,可因應不同需要、變化作出增強
容易與課堂學習配合
 
反思

避免不必要的重覆,應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和創意

以「重質不重量」為大前題,需小心留意學生的工作量
真正學習發生在過程上,而不是在最後的產品上 (如報告)

盡量避免類似的經歷重覆
可能需要更有效的宏觀調控及「連結性思維」(joined-up thinking)來作協調和推行
3. 聯課 / 課外活動 為本模式 〝Activity〞

 

 

靈糧堂劉梅軒中學

光明學校 下午校

以課外活動或聯課活動的方法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

著重發展學生的終身興趣,培育他們的多元潛能(例如:領導能力、欣賞的能力等)

..........課外活動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推行全方位學習的一種傳統模式,一般學校都會透過課外活動擴闊學生的課堂學習,培養他們的終身興趣,發掘並發展他們的多元潛能,課外活動的多與少,學生是否需要規範化與,都視乎不同學校的政策;有些學校為了強調課外活動需與課堂學習相結連,便把課外活動改名為聯課活動,期望以此增強其學習效益。一般的課外活動(例如:服務小組、制服團隊、社制 / 學生會 活動、興趣及學術小組等) 多會在全學年課後推行,但也有以課節推行的,或在校曆表內安排特定的時間來推行。

優勢

建基在現存優勢及傳統上,強調聯課活動的重要

強調以「多元化」、「富創意」的課外活動去配合 / 輔助 核心課堂學習,著重「自信心」及「領導才能」的培養
重視漸進性發展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能與一盤校本管理架構銜接
 
反思

與核心課程連繫或嫌不足,尤以學習內容(learning content)方面略欠協調

應強調「學習」意態,「回沖效應」(wash-back effect)能正面幫助課堂學習
學生參與率低可能是一個大問題(基於各種外在因素,如家庭理由等不能留校或回校參加),以至未能成功地保證每個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權利,可能局限於一小撮學生參與,忽略了某些群體
4. 課程整合模式 〝Curriculum〞

 

 

漢華中學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下午校

強調全方位學習對課程所發揮的「延伸功能」

可以用跨科或分科的方法推行

有時會與「事件為本模式」配合推行

..........以課程整合模式推行全方位學習,較強調活動對課程所發揮的「廷伸功能」(從學科延伸出去的課堂以外學習機會,能深化學生對某些領域的學習),在小學以全級跨科合作的方法或用常識科來推行較為普遍,在中學則多由個別科目來推行。若學校採用由小步子推行的策略,在開始的時候,可能只選擇其中一個年級作試點,有些由低年級開始逐年推行,也有些由較高年級開始;更有不少學校每年各級都用跨學科主題式來推行;相反,亦有學校每年只選定某一年級的學生或某個科目作推行對象。由正規課程延伸,經統籌策劃的全方位學習活動通常會融合事件模式來推行,例如在校曆表上的全方位學習日、週等。若學校鼓勵個別科任教師課程需要自行安排,則活動多在周未或假期中舉行的機會較多。

優勢

全方位學習活動能夠充份融入 正規 課程,與課堂學習緊密配合

若在學科的課時內舉行,會增強其活動的地位及認受性
注重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權利(entitlements)及平等機會
 
反思

工作量比較大,尤其在統籌設計上,由於不易打破各科之間的界限,故開始時需要花上很多功夫

不單要在課程上「加建」,亦要拆毀「舊有」成效不理想的部份
頗傾向於「教師主導」的理念,包括評估策略

未能跳出傳統課程的思維框框,及一貫課堂的師生「權力關係」,老師可能難於將學習「自主化」或「非正規化」
可能將學習內容局限,未能「全方位」,應儘量配合課時外活動,擴闊學習的領域,讓學生作「多方面」、「進深」、「自願性」的參與,強化自主學習
5. 事件為本模式 〝Event〞

 

 

余振強第二紀念中學

保良局錦泰小學

活動被安排在學校的校曆表上指定的日子舉行(例如:全方位學習日、多元智能周等)

為全方位學習製造了一個共同認受的空間

..........推行的全方位學習活動被安排在學校的校曆表上指定的日子舉行(全方位學習日或周)。有些學校在全年分散在幾個不同的日子進行,也有些學校選擇連續幾天,甚至整周一次過進行,更有些學校善用考試後的時間,靈活和有系統地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的機會。

優勢

籌劃多著重在流程安排上,人力資源運用較集中

學校各部門可以自行設計,亦可互相配合推行
老師 和學生較能集中,去共同參與全方位學習
舉行時間富彈性,可避免時間表過於擠逼緊密的現象
 
反思

以全方位學習為一個學校「日子」/「節期」,手法略嫌比較割裂抽離,學生未必能將所學的轉移到到課堂學習上

以事件為本的策略,對學生學習態度 / 習慣,或許未能產生恆常或持久的影響
6. 課節為本模式 〝Session〞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

救世軍田家炳學校

在時間表上的課節時段推行全方位學習活動

多與「聯課 / 課外活動 為本模式」配合

..........在每循環週次安排課節推行全方位學習活動,在一些全日制的小學,通常在某日的下午課節,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若是半日制小學,則多在星期六的長週時段進行活動;對於中學來說,有些學校會利用兩至三節的班主任課,或稱作特別課堂作為推行全方位學習的空間,讓教師能在課節上有空間推行一般科目以外的活動。

優勢

透過悉心安排課節或時間表,將全方位學習活動放在課時中,增強其重要性及認受性

與學校課程有更緊密的連繫
容易顧及學生應享有的學習權利,方便統籌…
 
反思

在已非常擠逼的時間表中,騰出時間,是有一定難度

頗傾向於「教師主導」的理念

需要充足的計劃時間,因為彈性空間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