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學校課程改革及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課程改革對學校、學生、校長、學習領域統籌主任/科主任及教師的所察覺影響

下列章節闡述各受訪組別對課程改革所造成的影響的看法。研究範圍包括對學校整體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益,以及受訪者的專業發展。

對學校的影響

問卷要求校長以-2(轉壞)至+2(轉好)五個級別,顯示學校推行課程改革後在各方面的改變。整體來說,大部分校長認為在下列七方面有改善:
  • 學校作為一個學習社群(小學83%、中學75%)
  • 學校與家長的關係(小學71%、中學45%)
  • 教職員的團隊文化(小學77%、中學62%)
  • 教師對教學的熱誠(小學72%、中學47%)
  • 師生的關係(小學76%、中學61%)
  • 學校資源的配套(小學73%、中學56%)
  • 家長對學校進行課程改革的認可(小學82%、中學55%)

    根據上述數據,較多小學校長認為學校在這七方面有改善。

    不過,他們也提出若干問題。超過60%的校長認為「教師的工作量」增加。此外,中、小學各有約20%的校長認為「教職員的士氣」和「教職員的衝突」都稍微轉壞。根據受訪者填寫的意見,他們主要建議提供額外人手和實施小班教學,以助推動課程改革。

    對校長的影響

    調查問及校長自領導學校進行課程改革以來自覺有何轉變,中、小學各有超過60%的校長表示在下列方面稍微轉好或轉好:
  • 領導能力(小學72%、中學62%)
  • 專業發展(小學86%、中學81%)
  • 和教師的協作(小學83%、中學76%)
  • 帶領學校課程發展的信心(小學82%、中學73%)
  • 帶領學校課程發展的能力(小學81%、中學68%)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小學校長自覺在這五方面的改善情況都遠較中學校長的顯著。

    對教師的影響

    調查問及學習領域統籌主任/科主任及教師自學校推行有關學習領域/科目課程改革以來,對他們本身的專業發展有多少助益,並請他們以0(不明顯)至4(非常明顯)五個級別表示。除中學英國語文教育和數學教育學習領域外,大部分學習領域統籌主任/科主任及教師(約80%)均在下列方面給予「2」或「3」的評分:
  • 學科知識
  • 學科教學能力
  • 對課程發展的認知
  • 發展及評鑑校本課程的能力
  • 評估方面的能力

    就上述各方面,小學教師認為課程改革帶來的效益也稍高於相應的中學教師。整體顯示,學習領域統籌主任/科主任和教師都認為他們能從改革取得個人/專業發展。這個看法可加強他們日後對課程改革的承擔及支持。


    值得留意的是,有四項因素是教師認為課程改革與他們可受惠的效益絕對相關的,這包括教師對在校內推行課程改革策略的信心、自覺推行課程改革策略的能力、受訪者有否閱讀課程改革文件,以及校本課程規畫的進度。這正反映教師愈投入課程改革,他們愈能感到自己從改革過程中所獲得的專業效益。

    對學生的影響

    正如課程改革文件所強調,共通能力是學習的重要元素。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九種共通能力是: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研習能力。由二零零一至二零零六年,學校須先集中發展學生的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及創造力。此外,學校亦須著重培養學生五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責任感、承擔精神、尊重他人、堅毅及國民身份認同。

    根據小學校長的回應,學生在全部十一個範疇的情況均見轉好。大部分校長(約90%)表示他們的學生在溝通能力、學習興趣及整體學習表現都稍微轉好或轉好。相比之下,較少校長(約55%)表示他們的學生在堅毅和國民身份認同兩項稍微轉好或轉好。中學方面,除國民身份認同(38.5%)及堅毅(30.8%)兩項外,過半數校長認為他們的學生在各範疇都稍微轉好或轉好。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學生的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及創造力稍微轉好或轉好。如表29所示,在十一個範疇中,小學校長表示學生的情況轉好的幅度遠較中學校長的為高,其中以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整體學習表現這些範疇的情況尤其顯著。

    表29﹕校長認為自進行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各方面表現的轉變
    範疇 稍微轉好 / 轉好
    小學校長 (%) 中學校長 (%)

    溝通能力

    92.9 79.8
    批判性思考能力 79.2 69.1
    創造力 84.6 74.0
    學習動機 84.6 50.6
    學習興趣 92.1 62.0
    國民身份認同 55.0 38.5
    責任感 73.8 50.6
    堅毅 55.4 30.8
    尊重他人 81.6 60.0
    承擔精神 73.9 51.8
    整體學習表現 89.6 60.8

    有關學校推行學習領域課程改革為學生帶來的效益,問卷採用0(不明顯)至4(非常明顯)五個級別評分。大部分學習領域統籌主任/科主任及教師認為學生在眾多方面得益。就學生相同類別的學習效益而言,除數學教育外,其他學習領域/科目大部分受訪者(小學超過80%、中學70%-80%)認為,學生在學習動機和興趣,以及溝通、創造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這三種首要發展的共通能力方面,均見提升。

    不管是中學或小學,受訪教師如對所屬學校推行課程策略感到有信心和有能力,都傾向認為學生有明顯的學習效益。這項結果表明,學習領域統籌主任及教師如對推行課程改革的策略感到有信心和有能力,大多會實施有關策略及認同其效益。

    至於任教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科技及藝術教育各學習領域的中學教師,他們如有閱讀課程文件,認為學生學習效益提升的幅度也較未有閱讀過課程文件的教師為高。小學教師方面,所有六個學習領域/科目也有雷同的研究結果。這再次顯示,受訪者如有閱讀課程文件,大多認為學生有明顯的學習效益。

    在已開展校本課程規畫的學校任教的同工,一般較能感受課程改革為學生帶來效益。中學中國語文、英國語文及藝術教育學習領域統籌主任及教師認為課程改革為學生帶來的效益,與校本課程發展的成熟度成正比。校本課程的發展越成熟,受訪者所感受課程改革為學生帶來的效益則越高。這關係在小學方面也很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對課程改革提升學生學習效益的看法與他們的教學年資有相反的關係。中學受訪者方面,中國語文教育和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兩組教學年資較長的受訪者,傾向認為學生學習效益提升幅度較低。小學受訪者方面,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及藝術教育三個學習領域教學年資較長的受訪者,也傾向認為學生的學習效益提升幅度較低。這情況到底反映教學年資較長的受訪者普遍認為學生進步不多或沒有進步,或是他們對課程改革的效益有較大的懷疑,則需要進一步探討。

    << 前一頁 回主頁  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