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示例特點

1.   以讀帶說

學校運用圖書作教科書單元的延伸閱讀,重視閱讀與說話教學的有機結合,小二課程的學習材料包括教科書及圖書,小二圖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及品德情意,圖書教學是配合教科書單元主題及知識,作鞏固及延伸學習的延伸閱讀的材料(見表一)。

表一:單元設計

單元

單元一

健康的生活

單元二

家庭生活

單元三

中國傳統節日

單元四

校園生活

單元五(圖書單元)

故事王國

延伸閱讀 學習材料 (圖書) 《小女巫飛不起》  《病菌拜拜》
《趕走細菌兵團》
《弟弟出生了》  《莎莎愛爸媽》 《十二生肖的故事》
《過新年》
《在學校裡》
《維妮上學囉》
《瘦皇后》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學習目標

-   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

-   思維:想像力、明辨性思考能力

-   品德情意:培養良好的習慣

-   說話: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

-   思維:想像力、明辨性思考能力

-   品德情意:關愛家人

-   說話: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

-   思維:想像力、明辨性思考能力

-   品德情意:關愛家人

-   認識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新年」的意義及習俗

-   說話:培養學生看圖說故事的能力

-   思維:想像力、明辨性思考能力

-   品德情意:與同學和睦共處、接受不同

-   說話:培養學生看圖說故事的能力

-   思維:想像力、明辨性思考及解難能力

-   品德情意:培養良好的習慣、關愛家人

 

2.   多元化教學策略

在進行圖書教學時,不同的教學環節配有不同的教學策略,通過多元化教學策略,協助學生理解圖書的內容、學習字詞、積累第二語言的語感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見表二及表三)。

 

表二:圖書教學策略(理解圖書內容)

教學過程

策略

解說

閱讀前

書名解讀

-   教師朗讀書名,請學生觀看封面及封底,鼓勵學生與自身的經驗做連結。
-   推測書名所蘊含的故事內容
-   向學生介紹主角、情境或主題

閱讀中

朗讀故事

-   第二語言學習通常可分三個階段,初學中文的非華語生處於沉默積累階段,教師應讓學生多聽多讀,讓他們汲取第二語言的詞彙,積累第二語言的語感(課程發展議會,2008)。
-   教師朗讀故事內容,並展示插圖,通過這個先「聽」後「看」的過程培養學生專注聆聽的能力和想像力。

說故事

-   教師先以說故事方式呈現圖書內容,再朗讀故事,初步讓學生認識口語與文字表達的差別,此方法最適合用於注意力低或年紀小的學生(方淑貞,2003

引領思維閱讀

-   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說故事、朗讀、不斷提問,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索邊求證的能力,學生要從已知的內容去推想,再邊閱讀邊驗證自己剛才的推想,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在閱讀時不斷主動參與,能提高閱讀的動機和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方法尤其適用於故事性強及較長篇的作品,成效理想。

閱讀後

朗讀故事

-   通過學生的朗讀,檢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及字詞讀音的掌握,並培養學生語感。

複述故事

-   學生複述故事回顧故事內容

問答比賽

-   通過提問及比賽,評估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及引發興趣

網狀圖示

-   網狀圖示法(webbing)是一種運用思考組織學習內容的認知策略,當中包括故事圖(story maps)、概念圖(concept maps)、架構圖(diagrams)等。網狀圖示法是將訊息組織為有意義且符合邏輯的順序,而以視覺化多樣性結構呈現出來,因此有利於學習及記憶(林敏宜,2000)。
-   教師運用故事圖,引導學生歸納故事要素的內容,一方面評估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亦可配合延伸的說話及寫作活動,提供框架,讓學生構思說話及寫作內容。

我想說說

-   協助學生將故事主角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生活做連結,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和想法,學生可以圖畫輔助說明感受。

 

表三:圖書教學策略(字詞學習)

教學過程

策略

解說

字詞學習

趣味
學詞彙

 

-   多感官學習詞彙(圖像化、配合聲音、肢體動作認識詞彙)

-   連繫生活經驗,例如教師在教授「躲藏」一詞時,除了運用視覺化策略,安排圖畫配合講解外,亦讓學生嘗試在課室內「躲藏」,有了在課室內「躲藏」的經驗,學生會更明白及牢記「躲藏」的意思。

-   以具體事例闡釋抽象概念。

-   視覺分析(符號點綴法)。

-   語言遊戲(配對、尋寶遊戲、砌字、猜謎語等等)。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