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讀經典,品人物,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背景    年級    策略    教學設計    學習成果    總結


背景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指出:「配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因應學生的需要,編選多樣化的優秀學習材料,兼顧文白,讓學生閱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最後報告(2020)也提出:「由小學開始從小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等中華文化瑰寶。」身處數碼時代和知識型社會,學生除了要學會閱讀,喜愛閱讀,還須掌握「從閱讀中學習」的技巧,以提升整體的語文學習能力,達至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
此外,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閱讀,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應付未來生活上種種的挑戰。黃埔宣道小學一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中文科以「整本書閱讀」為切入點,通過細閱經典的作品營造校內的閱讀氛圍,加強文學、文化元素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年級

小四、小五


學年

2019/20—2020/21


策略

  1. 結合語文課程,規劃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學校教師重新審閱學校語文課程,結合語文相關單元,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發展需要,挑選了不同的經典作品供學生閱讀,加強文學、文化元素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年級

    語文課程

    書目

    主題 價值觀

    小一

    《了不起的鼻子》

    勇氣

    小二

    《胡森不愛上學》

    關愛

    小三

    《我的爸爸叫焦尼》

    關愛

    小四

    單元二《去年的樹》

    《花木村與盜賊們》

    愛與被愛

    小五

    單元二〈三打白骨精〉

    《西遊記》

    積極樂觀、珍惜感恩

    小六

    單元八《射鵰英雄傳》(節選)

    《射鵰英雄傳》

    成長

    圖一:整本書閱讀規劃表


  2. 善用資訊科技,歸納重點,提升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教師善用資訊科技,設計電子版的遊踪活動,使學生對於《西遊記》一書有初步的認識。教師選取學校適當的地方作為「景點」,例如學校的小水池/魚缸就是《西遊記》裏的「水簾洞」、龜缸就是「東海龍宮」、雨天操場就是「火焰山」等。學生拿著平板電腦,掃描預先安放該地方的二維碼,便可以回答和《西遊記》的內容有關的問題,答對可獲取分數。電子遊踪一方面增加學生對小說內容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完畢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協助學生歸納重點,總結遊踪經過的地方和書中提及主要的人物,並消除學生對閱讀整本書的畏難情緒。

  3. 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提升學習效能
    針對整本書閱讀,教師利用多元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把閱讀變成樂事,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1)  閱讀策略
    教師通過運用不同類型的閱讀策略,如「KWL」、「故事山」、分析、比較、歸納、推測,讓學生掌握小說發展的脈絡,理解故事的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去年的樹》時運用「KWL」,讓學生對作者和文章有初步的理解,然後引出作者新美南吉另一部作品——《花木村與盜賊們》讓學生閱讀。此外,教師利用「故事山」形象地概括了小說的不同部份(圖七、圖八)。學生十分投入網上課堂學習,能準確地掌握小說起承轉合的四個部份。

    (2)  戲劇教學
    除此之外,為了豐富課堂學習的模式,教師運用戲劇教學的手法,如角色扮演、定格/思路追踪,使學生代入角色(圖十),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寓戲劇於語文學習;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本來枯燥的網課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自信。教師更利用電子平台製作了「良心胡同」(圖十一),讓學生作出選擇——假如你是村吏,你會原諒盜賊們嗎?為什麼?假如犯了錯而得到朋友、師長和家人的寬恕和教導,那是怎樣的心情?在「被愛」的同時,學生也需要學會愛別人,多關懷身邊的人,好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明白何謂「愛與被愛」,學習關懷與尊重。

    (3)  聯繫生活經驗,認識自我
    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品格培養,教師配合學校的關注事項——推動正向教育,通過閱讀經典,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學生以「24個品格強項」(圖十二)分析小說人物的強項和弱項,從而反思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認識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圖十三)。


教學設計

以下以《西遊記》和《花木村與盜賊們》兩本書的教學設計為例,詳加說明。

  1. 《西遊記》遊踪教學設計

    課型:整本書閱讀

    時間:2教節

    年級:五年級

    已有知識︰

    • 學生初步看過《西遊記》
    • 學生已認識「時間線」

    教學重點:

    • 學生能說出《西遊記》中出現過的地方
    • 學生能以「時間線」摘錄筆記
    • 引起學生對閱讀《西遊記》的興趣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

    一、
    引入課題
    激發動機

    1. 利用平板電腦進行遊踪活動,並解說活動的內容

    利用資訊科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
    分組活動
    進行遊踪

    1. 分六個小組進行遊踪
    2. 學生分別前往六個不同的地點並掃瞄二維碼,學生閱讀相關的內容和回答所附題目,直至完成所有地點
    • 促進學生對《西遊記》的內容的了解
    •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 培養學生溝通、協作的能力
    • 培養學生對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三、
    鞏固所學
    摘錄筆記

    1. 學生匯報遊踪所提及的地點,必須按時間先後次序表達
    2. 教師板書相關內容,如地點、人物
    3. 教師簡單介紹《西遊記》的作者、故事的人物等
    4. 學生運用時間線整理《西遊記》人物先後到達的地點

    總結內容

    1. 教師簡單介紹《西遊記》中家喻戶曉的故事
    2. 教師簡單介紹《西遊記》的文學、文化元素和文學地位

    板書設計


  2. 《花木村與盜賊們》教學設計


    課型:整本書閱讀(戲劇教學)

    時間:4教節

    年級:四年級

    已有知識︰

    • 學生已閲讀《花木村和盜賊們》故事
    • 學生對小說的情節結構有初步理解
    • 學生已認識24個品格强項

    教學重點:

    • 通過「教師入戲」協助學生分析故事中四個盜賊的品格強項
    • 分析盜賊頭兒第一、二次流淚的原因
    • 理解小説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通過戲劇教學讓學生明白「愛與被愛」的意義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學習內容

    設計意圖

    一、
    重溫內容

    1. 重溫故事內容
    • 分享閱讀心得

    二、
    教師入戲
    了解人物

    1. 了解四個盜賊的職業:釜右衛門(打鍋匠)、海老之丞(鎖匠)、角兵衛(藝人)、刨太郎(木匠學徒),並完成工作紙
      • 教師入戲或學生角色扮演,推測人物品格強項:釜右衛門(仁慈)、海老之丞(誠實)、角兵衛(感恩)、刨太郎(感恩)
      • 小結:雖然四位徒弟都跟著頭兒做盜賊,但他們卻是心地善良的人。
    2. 分析盜賊頭兒第一、二次流淚的原因,並完成工作紙

      →被接納、別人信賴、得到信任→第一、二次流淚的原因

    3. 總結:
      • 透過人物對話、故事內容,推測人物品格強項
      • 盜賊頭兒流淚的原因︰被人接納、得到別人信任
      • 思考:你認爲盜賊頭兒的人物品格強項是甚麽?爲甚麽?
    • 通過「教師入戲」協助學生分析故事中四個盜賊的品格強項和盜賊頭兒第一、二次流淚的原因,促進學生對小說內容的理解

    三、
    思路追踪,感受「愛與被愛」

    1. 理解小説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提問:盜賊們找不到那個小男孩,最後他們怎樣做呢?
      • 任務:為劇本對白設計語氣
      • 提問:村吏擁有哪些品格强項?
    2. 請學生定格盜賊頭兒第三次流淚的情景,然後分析盜賊頭兒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3. 總結:運用時間線歸納《花木村和盜賊們》故事脈絡
    4. 結語:假如犯了錯而得到朋友、師長和家人的寬恕和教導,那是怎樣的心情?在「被愛」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愛別人,多關懷身邊的人,好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通過戲劇習式協助學生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徵
    • 體會「愛與被愛」的感受

    四、
    延伸活動

    1. 完成良心胡同(如果你是村吏,你會原諒盜賊們?爲甚麽?)
    2. 閱讀新美南吉《花木村和盜賊們》一書的其餘三個故事
    • 閱讀新美南吉其他的故事,提升閱讀興趣


學習成果

  1. 通過課程規劃,促進學生成長

    (1)  提升興趣,拓展思維
    《去年的樹》和《三打白骨精》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作品,教師運用電子版的遊踪活動和多元的教學策略,並適時引入原著——《花木村與盜賊們》、《西遊記》,不僅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讓學生讀得更深入。學生不但投入遊踪的活動,而且對經典作品也是愛不釋手;有的學生甚至一口氣便把整本書看完。另一方面,以有趣的戲劇教學手段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課堂更生動、學習內容更豐富,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

    (2)  挖深文本,培養品德
    一篇課文、一本書有很多的教學重點,教師巧妙地抓住了小說三大元素之一的「人物」,與學生一起「讀經典、品人物」。教師利用戲劇的手法,搭建了一個平台讓學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比較人物的異同,反復琢磨,細細地品味這些人物的內涵。同時,學生利用「24個品格強項」分析這些故事主角的優點和缺點,明辨是非,從而培養良好的品德。

    (3)  連繫生活,反思自我
    經典的作品之所以稱為「經典」,證明經得起歲月的洗禮。然而,這些作品與現今的生活有一段的距離,如何能讓這些經典的作品走進學生的生活,的確值得思考。教師利用資訊科技「重現」《西遊記》的經典場面,學校彷彿變成了「取經」之路;角色扮演、思路追踪等,讓學生代入角色,學生需要設身處地去思考、體會作品角色的所思所想。這些人物也像一面鏡子,讓學生反思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善,從而發揮自己的優點,改正缺點。

  2. 通過校本教研,提升教師專業

    (1)  多元策略,激發動機
    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度,一直是教師念茲在茲的目標。教師利用多元閱讀策略如:提問、圖像、預測、轉化、聯結,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滲入電子教學、戲劇教學等元素,照顧學習者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  營造氛圍,共同成長
    學校一向有良好的教研氛圍,通過校本教研,提升教師專業。教師通過共同備課建立共同的語言,一同吃透教材,建立「整本書閱讀教學」框架和流程。同時,教師仔細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有系統地組織閱讀教學和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教師通過共同備課、互相觀摩,與同儕分享教學心得和需注意的地方,不斷修訂和優化教學設計,共同成長。

    (3)  善用資源,攻克難點
    學校十分重視閱讀,故運用財政資源支援學校課程的開發,例如購買遊踪系統,讓學校「搖身一變」,變成「取經之路」。學生不用離開校園,便可以代入唐僧師徒的角色,一嘗「取經」的滋味。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日常的教學,教師需要即時應變。教師引入混合教學模式,給合實體課與網課,善用網上平台,設計不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家也能完成閱讀活動。



總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閱讀經典、品味人物,學生從不同的經典作品領域中獲取和建構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然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蹴而就,實有賴學校和教師整全的規劃和推行,共同創造閱讀分享的平台,鼓勵學生多讀經典、品味人生,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參考資料

1. 郝明義、朱衣(譯)(2006)。《如何閱讀一本書》(原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原著出版年:1972)
2. 課程發展議會(2014)。《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香港:作者。
3. 課程發展議會(2017)。《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香港:作者。
4. 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2020)。《最後報告 ── 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啟廸多元》。香港:作者。



黃埔宣道小學
支援人員:曾宇丹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