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元策略建構「愛的歷程」,認識中華傳統美德,促進幼小銜接
背景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指出「學校聚焦發展的核心素養需要配合國家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目標,而價值觀教育也應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軸,學校應協助學生認識及實踐傳統中華美德。」(課程發展議會,2024,頁1-13)因此,從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習在生活中實踐傳統美德是學校的重要願景之一。亞斯理衞理小學近年推行融入基督信仰的生命教育和正向教育課程,並積極探索多元學與教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加強學習效能。本學年,協作教師以一年級教學為切入點,規劃以「愛的歷程」為主題的繪本教學單元,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愛」、「感受愛」、「實踐愛」,並將「愛」推己及人和萬物。教師為學生建構「愛的歷程」,有機融入中華文化和價值觀教育元素,並因應學生的學習模式、喜好,採取多元的幼小銜接策略,讓學生在富有趣味的學習歷程中鞏固語文基礎,發展語文能力。「愛的歷程」也加深學生體驗,有助培養正確價值觀和態度,通過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從小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年級
小一
學年
2023/24
策略
為了幫助升讀小一的學生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教師通過研習幼稚園課程指引及幼小銜接策略的文獻,深入了解幼稚園學習的模式、學生學習特質和成長需要。教師運用多元銜接策略建構語文課程及設計學習單元。內容如下:
-
運用趣味性的多元文本提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和價值觀學習的效能
幼稚園多以聽和說帶動語文學習,學生通過閱讀繪本和詠唱兒歌,發展認知和語文能力。有見及此,協作教師在優化單元設計時,以童趣為首要考慮,選取各類有趣和蘊含正確價值觀的學習材料,如繪本、童詩、歌曲、中華經典故事或作品等,讓學生延續閱讀興趣,積累豐富的詞彙和多樣的表達方式,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增加對單元主題的認識和思考,逐漸內化正確價值觀和態度。此外,這些學材能激發想象,例如學生能代入繪本角色,經歷故事情節,加深對角色、內容的理解。教師更創造溫馨和富有趣味的學習氛圍,以小組形式讓學生輕鬆地分享個人的想象和感受,增加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愉快的語文學習氛圍中發展聽說能力,並促進對正確的價值觀的認知。
-
推動跨科協作,讓學生綜合學習及運用知識
幼稚園課程通過設計主題式綜合學習活動,讓幼兒從遊戲中學習,藉以發掘孩子的興趣、主動性和探索精神。課程沒有分科學習。協作教師延續幼稚園的學習模式,在一年級推動跨科協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結合語文學習範疇與其他學科內容,規劃「愛的歷程」教學主題單元學習,讓學生綜合學習和運用各科的知識,有助拓寬學生的思考維度,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
-
結合體驗式學習,於中國語文學習中融入「知」、「情」、「行」策略
教師有機結合價值觀教育的「知」、「情」、「行」策略,讓學生從閱讀出發,逐步認識正確價值觀。課程和實踐連結生活情境,引發情感共鳴;再通過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反思,內化美德。這種學習模式與幼稚園階段「從做中學」的理念一脈相承,不僅強化學生對價值觀的認知,更能通過親身實踐,深化學習成效。
-
以「善用學時」的概念規劃單元,促進家校合作
在照顧學生各項適應需要之中,以心理適應最為關鍵(許守仁,2023),學生開展小學階段的學習,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係,在適應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因此,教師設計對應單元學習重點的親子學習任務或親子共學活動,協助家長通過與子女互動,掌握子女的學習進程。通過家校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適時的鼓勵和支持,可以減輕學生適應新環境的壓力;家校共同照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效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
教師結合以上策略規劃三個學習單元,內容見下表:
單元主題和
學習目標學習材料 單元設計理念 體驗式學習活動 /
家校合作活動舉隅主題:《心中的一個字》
學習目標:體驗「愛的歷程」,認識謙讓、仁愛童詩:《一個字》
繪本: 《猜猜我有多愛你》
中華經典、故事:
《孔融讓梨》、《三字經》 (節錄)
宗教詩歌:《愛是》以學校信仰與傳統美德互相參照,通過中華經典故事與聖經的教導互相印證,讓學生更全面理解「愛」的意義,並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以行動實踐傳統美德
記錄自己謙讓的行為,寫下當時他人和自己的感受,以肯定自己謙讓的表現
以行動向家人表達關愛,並請家長作暖心回應與鼓勵
跨課程閱讀單元
主題:《親親我的家》
學習目標:從多角度認識「家庭」的意涵
深入了解家人,與家人經歷美好的共處時光
學習珍惜和孝道
童詩:《我的姓氏》、《家》
繪本:《我們的姓氏》、《獨一無二的百家被》
中華經典、故事:《二十四孝》
宗教詩歌: 《我愛你,爸媽》通過校內所有學科的閱讀學材或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姓氏的來源,以及「百家被」的美好寓意,從而認識中國傳統家庭的傳承文化;並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從而感恩家人的愛、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學習回饋家人,為家人付出
通過跨科學習任務,與家人同享親子時光,例如:
與家人一起設計環保樂器、做運動、共讀與主題相關的圖書,並以文字或說話表達對家人的愛
分享曾被家人原諒的事情,並與家人分享感受,表達感恩之情
主題:《和平共處珍惜尊重》
學習目標:從珍惜家人,延展至珍惜天恩,學會觀察及感恩身邊的美好小事,學習仁民愛物的傳統美德故事:《小熊住山洞》
篇章:《春天的圖畫》
繪本:《謝謝身邊的美好小事》
經典名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聯繫學校「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課程,教師安排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荔枝角公園實地考察,從而讓學生認識社區,並結合中文科所學的多感官觀察法,探索及欣賞公園美麗的風景和事物
進行漫遊校園活動,尋找校園中的每個角落,發掘值得感恩的美好小事,學習不論大小事情也要感恩
實地考察荔枝角公園,然後寫作文章,向天父創造的美好表達感恩
教學設計
下文以《心中的一個字》單元為例,說明課程實踐策略。
學習目標:通過單元學習,學生能夠
鞏固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式等;
理解文本內容,在「愛的歷程」中領略愛的意涵;以及
結合學校的基督信仰,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認識和實踐仁愛、謙讓等傳統美德。
學習成果
提升學習興趣,順利適應小一語文學習生活
教師優化小一語文課程,融入幼小銜接策略,開發童詩、繪本、歌曲、經典故事等多元學材,並結合跨學科元素,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和思考角度,同時創設富趣味性的學習任務,以體驗式學習活動使語文課程「活起來」。學生不但在課堂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更主動投入課後的語文學習任務,顯示學生能夠順利適應小一的語文學習生活。此外,教師通過親子共學任務,引導家長掌握子女的學習進程,並與子女共同學習、反思;此舉有助提升學生適應小學生活的信心,幫助他們愉快成長。
圖八:學生愉快地學習,扮演兔媽媽
加強語文表達能力,鞏固語文基礎
教師延續幼稚園階段的學習特點,設計多元的小組交流和協作活動,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自信地參與課堂討論和交流,這不僅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促進了同儕之間的互動和合作。此外,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並通過討論、交流,探討文本的主題;又鼓勵學生表達對角色的感受,深化對主題的理解。教師亦緊密結合讀寫學習,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仿寫文本內容的重點句,表達對身邊的人或事物的謝意,逐步建構寫作能力。
圖九、十:學生聯繫生活經驗,仿寫句子表達對生活的發現
圖十一:學生被繪本觸發感受,仿寫句子向媽媽傳達愛意 促進認識、欣賞和認同中華傳統美德,反思個人的行為和態度
「孝道」、「仁民愛物」等中華傳統美德,對小一學生而言,或許是抽象、艱深,然而通過教師有系統地規劃課程和設計學與教,學生能逐步認識、欣賞和認同傳統美德。教師整合跨科資源,以中華傳統經典故事,闡述友愛、謙讓的美德;同時結合宗教科的學習材料,呼應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探討「愛」。教師為學生建構「愛的歷程」,使學生發現和感受生活中滿滿的愛;學習反思自身對待身邊人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動實踐正確價值觀和態度。
圖十二:學生向家人分享美德故事,表達對孝道精神的認同
圖十三:學生撰寫心意卡,感謝爸爸每天送她上學
圖十四:學生以謙讓行為實踐孝悌精神
總結
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態度,讓他們認識和欣賞中華文化,逐步提升國民身份認同,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樣地,年幼的學生剛從幼稚園畢業,便要到既陌生又寬廣的校園學習,應付學習的挑戰,對他們來說一切皆不容易。亞斯理衞理小學一直關注學生身心靈的發展,教師了解學生在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適應需要,在優化課程和設計單元時,參考幼稚園的學習模式,以多元文本和不同的學習活動,延續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逐步適應小學的語文學習模式。教師以「愛」作為設計一年級語文學習單元的主線,讓學生體驗「愛的歷程」,感受教師和家人滿滿的愛與關懷,這份愛和支持,讓一年級學生加強了適應小學生活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師在「愛的歷程」中,自然聯繫中華傳統美德學材,讓學生感受傳統習俗和文化背後傳遞的「愛意」,潛移默化,讓欣賞中華文化的種子植根心中;通過體驗式學習任務,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美德,日漸內化為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讓中華傳統美德薪火相傳。
參考資料
呂曉宜(2021)。〈幼小銜接的挑戰:問題與解決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0(12)期,頁111-115。
許守仁(2023)。《學與教博覽 2023——幼小銜接:探討幼稚園語文教學安排和家庭支援如何能協助學生順利過渡幼小銜接》。
2024年5月30日擷取自https://www.hkedcity.net/goelearning/resource/6628632daee1bec31bb4ab71課程發展議會(2017)。《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處(2021)。《幼小銜接小錦囊》。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23修訂)。《小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24)。《小學教育課程指引》。香港:作者。
亞斯理衞理小學
支援人員:羅艾雯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