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

傳統上,企業經營的目的是要將盈利盡量增大,為股東賺取最大的利潤。不過,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一間企業不應該只著重自身的利益,企業本身亦是社會的一份子,對社會發展應該有一定承擔。另一方面,企業亦意識到正面的企業形象能夠提升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有關 「 企業社會責任 」 的討論將會愈來愈多及重視。

以下會介紹「企業社會責任」的一些相關概念及涵蓋範圍,讓師生對這個課題有更深的認識。此外我們亦設計了一些建議活動讓教師參考,希望能令學生從活動中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到目前為止, 「企業社會責任」 並未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不同的地方或行業可能會有自己的詮釋。一般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泛指企業承諾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針運作,除了重視本身的經營狀況之外,亦同時關注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了解不同界別持份者的需要,盡力平衡各方利益。這理念與可持續發展中所追求的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均衡發展是一致的。由此可見,「企業社會責任」 與「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企業社會責任」VS 「社會企業」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營運政策,但企業的最終目的仍是賺取利潤,向股東交代。至於一些慈善團體雖則以履行「社會責任」為主,但其營運開支主要依賴撥款及募捐。 近年市場上開始出現一種介乎傳統企業及慈善團體的新運作模式–「社會企業」。「社會企業」是以商業手法逹到某種「社會責任」為目的的運作模式,而營運所得的利潤亦只會再投放於日常的業務運作,以致能夠持續地逹到本身既定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涵蓋範圍
  香港「社會企業」的發展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例子
  建議活動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