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課程發展議會《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中提及,評估是用來收集學生學習的證據。它是學習與教學循環的一部分,而不是附著於教學階段之後,獨立於兩者之外的。評估的結果,可提供資料讓學生改進學習,也讓教師可以檢討和改善教學。

對學生學習來說,學習過程(如:探究、獨立學習、應用共通能力、反思)和學習成果(如:知識/概念、解難能力)同樣重要。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評估模式,去收集學生在不同情況,以不同能力所顯現的學習成果的證據(例如:以問答考核溝通能力、以討論評核協作能力、以演示和表演評核創造力)。

《資源篇》中的《反思活動》內有不同的反思活動可協助評估學生於課程中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評估的方法與工具

對於學生在服務學習中的表現,教師可以採用的評估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個人反思心得寫作、集體討論、個別會談、觀察及自我評估等。由於學校課程編排緊密的關係,很難每個活動後都可以抽出時間進行個別會談,所以教師較常採用個人反思心得寫作的方法或集體討論讓學生自我評估。教師可以按不同的課程內容及目標,修訂以下各評估表格/問卷的內容,或自行設計問卷,以切合不同項目的需要。

教師可以利用「教師觀察個別學生評估表」,透過觀察,評估個別學生於整個服務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範疇的表現。「學生服務前問卷」「學生服務後問卷」讓教師可以具體地掌握學生服務前後的轉變,從而評估學習的成效。此外,統籌教師可向負責教師發出問卷,其中可包括「教師自評問卷」「教師觀察整體學生表現評估表」,亦可以利用個別面談或小組面談的形式,檢討活動的成效,面談時的討論問題可參考「與參與學生訪談的建議討論問題」「與參與教師訪談的建議討論問題」

教師可於《資源篇》中的《反思題目》內選取合適的題目供學生反思,撰寫他們自己的心得。另外,《資源篇》中的《評估/評鑑》一欄亦上載了不同評估方法的檔案可供參考。而評估的學校例子可參考《示例篇》中《學校示例》一欄。

 
閣下可按這裡下載Word Viewer,以開啟微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