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向生活化的視覺藝術課程


學生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流行文化作為欣賞及創作的媒體,接受能力高,表現出
興趣及投入感,亦能掌握基本的創作技巧,並藉此完成作品。由此觀之,將更多
生活化的教學元素引入教室,無論是創作的主題和媒介,以至欣賞的對象,都是
視覺藝術科課程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固然要克服不少的障礙,
包括師生對流行文化及媒體的陌生感、學術及技術上的支援、時間及資源的調配
等。是次研究嘗試為以上的困難提出了一些初步解决的方案,惟仍需有更多在中
小學實地施行的研究及驗証,務求將生活化的視覺藝術課程落實。


促進多元媒體的創作


流行文化著重真實經驗的學習;藝術評賞及創作需立足於生活周遭的感受而顯化
視藝的表達;故此媒體亦應切合題材及主題意念進行選擇性的研習和探究。例如
參與電影先導學校製作的《神!救我吧!》。學生先以泥膠塑造主角造型;加上
立體的小型舞台設計呈示不同空間的場景轉換;然後配合音響和拍攝的技巧;構
成一個「動畫」的電影演繹。學生對意欲表現的內容,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可行
性;並因故事的變化而展示不同媒體的探究掌握;過程的變數當然比單一媒體例
如繪畫、素描等牽涉較多個別的輔導和跟進;但結果的獨特性和成功感,也足以
鼓勵學生繼續的深化和探究。至於漫畫與不同電腦軟件配合產生的虛擬空間;又
或是廣告策略與行銷對象的相關性,則也推動學生對多元媒體創作的關注。


跨院校/學校合作


是次研究顯示學校資源的不足,無論是硬件的器材、教材資料和軟件式的人力支
援都難以應付四十位學生同時進行新媒體的研習。唯有得到專業院校和各方面的
配合才能使計劃順利完成。是次種籽計劃除了得到有關珍貴的研究資料,亦示範
了一次較完整的合作模式,即是由政府提供資源與有經驗的學院合作,提供專業
的教學顧問、藝術家,並輔以其他社會資源,例如是次計劃涉及的電影資料館、
藝術家工作室等。放眼未來,計劃可以拓展至其他機構,以電影為例,可以和電
影文化中心、香港影評人協會……合作。而珍貴的研究資料除了在網上發佈,建
立有關新媒體教學的資料庫,學校之間亦可多作教學分享,使新媒體教學能具體
及實質地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