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建議

要點 理念的認同

理念的認同透過參與社會服務來學習,有別於香港傳統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與學的新文化—從偏重知識到全人發展、從背誦到體驗、從課本主導到跑出課室學習,必先要取得教師/學校的認同—「服務必須反思,活動強調學習」。「服務學習」不是義工計畫或課外活動,它著重學生運用課堂知識於真切環境,透過有系統的反思培養批評思考。

教師角色的轉變要點角色的轉變

學習成效高低,除了視乎學生的參與和投入,教師的角色也很關鍵。籌畫「服務學習」,教師的角色並非「聯絡」、「帶隊」,而是課程的設計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必須要先為自己定位,引發學生討論/反思社會現象,著重「學習」而非「活動」。

課程的聯繫要點課程的聯繫

「服務學習」強調態度的培養,共通能力的鍛鍊,並涉及跨學習領域的知識。學科課程必須靈活調適,安排時間提供相關訓練及反思空間。服務內容除要聯繫學習目標,亦要符合社區的實際需要(可與社區共同籌畫),才能達到「學以致用」。

內外的支援要點內外的支援

課程調適、另類評估、跨科協作、外出服務,均須得到學校、教育署、家長、社區等的認受/支援。「服務學習」規模可因應支援的多寡而變通,如引入家長協助推行學習活動。籌畫跨學科課程,須取得學校行政上的配合,並要考慮教師之間的協作文化。

背景 理念 步驟 結論 建議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