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前準備 |
教師於課前佈置各種準備活動。如《寓言世界》單元,一開始教師已預告最後一節課由同學分享,鼓勵同學儘量多讀寓言故事,並自選一則「最」喜愛的先與家人分享,最後一節由若干同學向全班介紹該寓言故事。又如《快樂大傳染》故事主要宣揚分享訊息,教師課前著學生準備可與他人分享的事物,有的準備了糖果、有的準備了故事、有的準備了寵物圖片……學生在聽故事之餘,親身體驗分享而來的快樂。又如《奶桶裏的青蛙》由各小組演繹不同情節,組成完整故事,各小組除演出故事,亦需解釋故事段落中的字詞,因此學生在排練演出時亦包含了字詞的學習。 |
|
2.課堂參與 |
閱讀課的關鍵是學會閱讀和思維情感的培育,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成為主動學習者,而非被動接收者,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將變得單向而沈悶,學習成效亦大打折扣。教師運用以下多元策略,使學生邊讀邊思考,學會閱讀,喜愛閱讀。 |
|
2.1根據書名及封面,運用預測策略,增加閱讀的興趣和監控閱讀思維。 |
《女兒的禮物》 |
《快樂大傳染》 |
《奶桶裏的三隻青蛙》 |
 |
 |
 |
她送了什麼?
這禮物有什麼特別? |
誰傳染誰?
怎樣傳出去? |
青蛙怎麼跳到奶桶裏去?
結局會怎樣? |
|
|
2.2觀察圖畫,進行聯想與推測 |
兒童繪本圖畫精美,色彩豐富,表達力強,善用孩子的直觀感受,對圖畫先觀察,能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和聯想力,觀察後才閱讀,文字對事物的描述就會深刻地進入腦海了。 |
如《女兒的禮物》其中一幅圖畫是小女孩和爸爸均面露笑容,小女孩向著爸爸熱切地捧上禮物,滿臉鬚根的爸爸開心得咧嘴而笑。教師著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然後老師問:「圖畫中誰給誰送禮物?送禮者和收禮者的心情怎麼樣?」讓學生觀察和推測,然後一起閱讀故事內容「父親節那天,剛失業的爸爸坐在家裏發呆,三歲的女兒送給他一份禮物。」讀後,學生就能明白圖中父親為何收到禮物是那麼的開心。 |
|
2.3 細心設計提問,運用引領思維閱讀法,促使學生推測情節發展和分析內容。 |
教學是一門藝術,就如歌曲要有節奏,戲劇要有張弛,課堂亦要預設孩子讀、說、想的訓練和節奏,讓學生隨著教學設置樂於思考和學習,不知不覺間提升閱讀和思維能力。 |
如《女兒的禮物》課堂接近尾聲,教師在故事高潮設置提問:「當爸爸發現盒子是空的,大聲責罵女兒。你推測怒吼的爸爸和哭泣的女兒能和好嗎?或是互不理睬?」著學生回家推測情節發展,下一節請學生分享。 |
 |
著學生猜想故事發展有助培養思考,但亦很容易失控,尤其閱讀訓練更不宜胡亂臆測,應該根據上文下理作合理推斷。因此教師要有效引領思考,提問必須問得具體準確。如在《奶桶裏的青蛙》教師問:「兩隻青蛙都死去了,根據第三隻青蛙的性格,你認為牠能逃出生天嗎?為什麼?」引導學生需根據文本的發展脈絡和角色的性格思考,從而作合理推測,而非自己任意創作情節。 |
|
|
2.4多元化朗讀 |
要學生享受閱讀之樂和感悟語文之美,朗讀乃不二法門。教師善用朗讀設計,藉朗讀對話感受人物心情,藉角色朗讀促進對內容的理解、藉趣味讀領略童詩的活潑、藉配樂讀欣賞文字之美,使學生讀中學,讀中樂。 |
|
|
(感情讀) |
(角色讀) |
眼中帶淚的女兒看著爸爸說:「那不是空的。我放了很多很多個吻在盒子裏,全是給你的。」 |
丁奇說:「我的後腳有根尖刺,好痛啊!我走不動了。」威利心想:「太棒了!這樣我要捉牠就更容易了。」 |
|
(趣味讀) |
教師將原文部分的文字換成圖畫,如「水彩」「鼻子」「哈哈大笑」以具體圖像替代;「淘氣」「糟糕」「偷偷」改以人物表情神態顯示;「頑皮」用東歪西倒的形式寫出以顯示調皮,圖文並茂的詩歌讓學生在記憶與想像之中進行誦讀。 |
|
2.5佈置討論活動: |
教師希望學生在閱讀故事之餘,能有較深入的思考,培養他們的評價能力。如《快樂大傳染》故事中,故事人物雖然不多,但各有個性和各有分享與不分享的理由,教師藉著小組討論「哪一個角色最值得表揚?為什麼?」和選舉活動,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表達意見,從而訓練思維和說話能力。 |
|
2.6師生接續說故事 |
理想的課堂學習應由師生互動建構而來。在《奶桶裏的三隻青蛙》,教師課前將故事的不同情節分派給各小組準備和演出,到正式上課時,教師說故事到某個部份便會停下來,學生根據故事脈絡判斷是否應由所屬小組接下去,集聽故事與說故事於一身,既講求留心聆聽,亦講求合作演出,整個故事需由教師和各個小組合力完成,過程中有演出、有朗讀、有解釋、有提問、有討論,各種互動組成語文與思維的訓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愉快而有效的學習。 |
|
3.課後延伸 |
愉快充實的課堂是點燃學習動機的火石,有效的延伸習作是燃燒學習興趣的燃料,只要課業的學習目標清晰,要求明確,既反映所學又能鞏固知識和能力。教師悉心設計有趣而聚焦的課業。學生讀完《女兒的禮物》後,教師著學生自製關於親情的小書;讀過《早晨生的蛋》和《冬風》兩首童詩,教師讓學生嘗試運用比喻和擬人法描寫大自然,一嘗當小詩人的滋味,即學即用,進而活學活用,讀寫結合乃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