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學習活動

1.        寫作前─豐富寫作內容

為開闊學生在課堂的閱讀面及閱讀量,教師在校本指定篇章以外,有機地增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見下表二),以使學生在學習同一主題下,能多接觸不同文體 (如:文言、白話、詩歌),及不同類型的文章 (如:借物、借人、借事、借景抒情),以擴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情感,讓他們的情感得以紮根,有情可抒外,也使他們的寫作更富內涵。

 

   表二:教師進行「讀寫結合」的校本選篇示例如下:

 

借物

借人

借事

借景

文言文

《陋室銘》* / 《愛蓮說》*

/

/

《湖心亭看雪》*

白話文

《白千層》 / 《楊柳》 (節錄) *

《栽花的人》*

《背影》

《荷塘月色》

詩歌

《孤柚》* / 《拉鏈》、《五官素描》

/

/

/

*為校本指定之單元讀文,其餘則為增潤篇章

 

 

2.      寫作過程  

(1)    利用不同材料,提供寫作扶手以協助寫作

在是次教學中,教師利用鷹架教學策略,因應不同的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材料及寫作扶手,照顧學習上的多樣性,協助學生寫得更好、更有組織和更有系統。教師為學生搭配學習支架,提供寫作扶手,例如:

a.         寫作指導:協助學習審題立意、構思文章內容。教師先講授審題立意的技巧,再安排學生分組協作,選定寫作素材,最後請學生在班上匯報寫作主題及方向。

b.        詞彙庫:提供不同詞性 (褒義詞、貶義詞)及不同情感的詞彙 (喜、怒、哀、樂作參考,有助學生運用更適切的詞彙表達情感。

c.         示例分析 / 賞讀:提供學生佳作,通過小組協作形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主動探索,討論出寫作的方向及主題。

 

(2) 創設情境和多元化的寫作策略

此外,教師也採用多種媒體的視聽教學方式,結合適當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情境,設計更靈活多變的學習活動,如以圖像、影片及歌曲教學等。這種教學策略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刺激他們的視聽感官,加強他們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度,有助觸動他們深刻的情感,開發他們無限的思維創意。

 

3.        寫作成果─以評促寫

評估是學與教的組成部分,目的是透過診斷、回饋,以促進學習。教師在構思這次教學上,設置了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及師生共評的不同評估形式外,更蒐集了學生學習的顯證,進行集體分析與講評。

兩校教師就收集所得的學生作文,安排了一次學生作品講評及分享,讓學生了解寫作抒情文應注意的事項。

這種深入分析學生作品,並進行集體講評示範的方式,不但能讓教師檢視教學的成效,提高教學的質素,也能通過具體的講述及示例,提供學生佳作展示的平台,並以多讚美、多鼓勵的正面方式,加強學生寫作的信心,讓他們更了解自己和同儕間的學習表現,知所改進。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