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教學反思

1.    整體規劃,建立常規

在這次教學中,教師進行了整體的規劃,在寫作前訂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選取合適的學習材料,結合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寫作前能有足夠的輸入及充分的準備;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能安排多元化的媒體教學活動,加強感官刺激,並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寫作指導及學習扶手,鼓勵協作互助的小組學習形式,使學生能透過同儕互補,促進學習;此外,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評估回饋,透過蒐集學生作品進行集體講評,為學生提供展示佳作的平台,並以多讚美少批評的形式,建立學生的寫作興趣與信心。這是一種有意識、有系統、有組織的寫作設計和規劃,教師若能平衡有限的課堂時間及繁重的教學工作,持之以恆地實行這種教學模式,相信學生的寫作必能因此得益。

2.  學生為本,按部就班

學習者必須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才能使知識得到內化,能力得到遷移。基於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智能及學習興趣,以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發揮潛能。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容許學生在不同階段中有不同的學習進程,並在適當的學習情況下,為他們提供具體、有效的支援與協助,使他們的寫作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總結

雖然要初中生在短短一兩個單元的學習中便能寫出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有系統的寫作課程規劃、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配以多元化的學習策略,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經驗,能讓學生在寫作態度和能力等方面,作出正面的改善。因此學校若能持之以恆,必能為初中學生奠定學習語文的良好根基。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