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學習成果

1. 改善寫作態度

兩校教師分別進行了課前課後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寫作抒情文的態度有明顯改變。當中以抒情能力普遍較弱的男生們的轉變最具參考價值。引用天主教 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之問卷調查數據作參考示例:經過教師指導後,認為寫作抒情文很困難的學生由課前90.6% 減至課後68.6%;認為寫作抒情文不困難的由課前8.6%增加至課後25.6%,當中39%的男生在是次學習中的態度及觀念有正面的轉變,這為日後的延伸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 強化寫作意識

從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他們享受寫作過程,亦學會善用扶手,如:在寫作前構思好內容、用詞等,並有意識地建立個人寫作的詞彙,使寫作內容更充實。而且,學生在寫作上願意用心去寫,寫作後重視互評賞讀及老師的回饋。

 

(2)   提高學習興趣與信心

經過單元的重整與規劃,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增加了。在課堂的觀察中,明顯發現學生能專注於課題的學習上,上課表現投入。而且,多媒體教學策略的運用能為學生帶來學習趣味與能力的轉化,他們反映寫作抒情文不再是一件沉悶的事情。(見下表三)

      

                  表三:學生對寫作「抒情文」更有興趣及信心:

 

滿意程度

 

5 (最高)

4

3

2

1 (最低)

不適用

沒有回答

百分比

13.2%

27.3%

42.1%

9.9%

7.4%

0.0%

0.0%

                 *百分比總和並不一定等於100%

 

2. 提高寫作能力

(1)      選材立意更緊密,中心思想更突出

語文表達應是文質兼重的,既要著重作品的文字表達方式,也要著重作品的思想感情,例如:寫作借物抒情的文章,除了要掌握遣詞用字、布局謀篇、抒情手法外,也要表達出獨特的思想與感情,於是學生在選材上便要下一些功夫,使選材與立意互為緊扣,以突出文章的意念,如學生示例一中,學生要補寫泉水與老師之間的共通點 (見修訂),才能有助突出老師與泉水一樣無私奉獻,從沒理怨的主題。

 

學生示例一: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中二級 梁冰 借物抒情 《泉》

1. 初稿

2. 修訂

泉水與老師之間有共通點更為突出 ─ 主題明確,立意清晰、意念完整!

 

學生示例二: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 中二級 朱善基 借物抒情寫作《烏鴉》

1. 初稿

2. 修訂

 

經過寫作指導後,學生能掌握一般寫作抒情文的要求,除了在審題立意上,要有個人的看法與感受外,也能夠提升全文的中心思想。如學生示例二中,經過教師的寫作評講後 (見修訂),學生更能做到:由個人痛恨烏鴉,延伸到對家庭孝道及社會倫常問題的反思(見右圖)

 

 

 

(2)      文章結構更完整,脈絡更清楚

經過輸入及練習後,學生能夠寫出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在結構安排上,能做到打開、發展及收結話題的基本組織外,也能做到首尾呼應,使文章組織更見嚴謹。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

中二級  蘇可柔《照相機》

  

       (3) 字數及詞彙

教師反映學生寫作的字數提升了,不再感字數規限是一件苦差。而且,他們在遣詞造句的運用上也更豐富。

          總括而言,學生在教師有系統的教學指導下,對於各種的「抒情」手法有較深的認識及掌握,抒情文的寫作能力也有所提升。(見下表四)

 

表四:學生認為經過教學指導後,他們能夠掌握抒情手法:

 

間接抒情

借事

借物

借景

借人

聯想抒情

融情入境

觸景生情

反思感悟

議論評述

其他

不適用

沒有回答

百分比

40.5%

1.7%

1.7%

3.3%

1.7%

17.4%

28.9%

34.7%

13.2%

9.1%

3.3%

0.0%

10.7%

*學生可選多於一項的選項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