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學習經歷是高中課程三個組成部分之一,可補足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以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這些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
能閱讀及寫作標準書面中文及英文。
能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
高中課程架構的設計,有助學生達成全人發展的七個學習宗旨,並能發揮學生的潛能:(1) 善於運用兩文三語;(2)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他們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3)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4)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5)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及其他技能;(6) 了解本身的就業或學術抱負,並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
學習領域是以主要知識範疇的基本概念組織學校課程的方法,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均衡及連貫的課程,並獲得各種基要的學習經歷。本港學校課程劃分為八個學習領域,即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價值觀是構築態度和信念的基礎,而態度和信念則會影響人的行為及生活方式;價值觀是行為和判斷的準則,以及學生應發展的素質,例如:人權與責任、承擔精神、誠信及國民身份認同。態度與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影響人的學習動機和認知能力,以及對事件和處境的反應。由於二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成為學校課程的主要元素。
應用學習是三年高中課程的組成部分。應用學習以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作為學習平台,幫助學生發展基礎技能、思考能力、人際關係、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與職業相關的能力,為未來進修、工作及終身學習做好準備。應用學習課程與二十四個高中科目互相補足,使高中課程更多樣化。
共通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應用所學知識的技巧、能力和特質。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這些能力還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習情況中使用。香港學校課程訂出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在新制度下,學生可以從二十個高中科目、一系列的應用學習課程和六種其他語言中選擇,從而發展他們的興趣和能力,為未來升學及就業開拓更多途徑。
學生完成三年高中課程(將於2009年推行),參加公開評核後獲頒授的證書。
除了香港中學文憑試和應用學習的成績紀錄外,「學生學習概覽」是一份補充資料,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三年內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的經歷、體驗和成就,以作為全人發展的佐證。
第一冊 實現新學制願景的學生課程 — 全人發展、終身學習
 
本冊子是《高中課程指引》十二本小冊子系列的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目錄
1.1 本冊子的目的
1.2 高中課程宗旨
1.3 課程架構的七個學習宗旨
1.4 設計原則
  1.4.1 主導原則
  1.4.2 建基於首個五年計畫 (2001-2006年),第二個五年計畫 (2007-2012年)的重點
1.5 課程及評估架構
1.6 資歷及銜接專上教育的途徑
參考文獻
 
1.1 本冊子的目的
 
進一步闡釋《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報告書(教育統籌局,2005)中有關為學生提供課程的建議
協助教師反思高中教育目標及其與基礎教育的連貫性
 
 
1.2 高中課程宗旨
 
知識激增、資訊科技的出現,以及知識型經濟體系的發展,為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轉變。香港日後在文化、社會及經濟上的發展,也全繫於本地人口是否有能力迎接這些挑戰及善用眼前的機會。在經濟轉型和中國內地急速發展的情況下,香港要持續發展為國際城市,市民都必須發展適應力、創意、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香港已於1997年回歸中國,身為香港公民的學生,也需要對現代中國及世界有深入的認識(教育統籌局,2005)。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於2001年展開,以裝備學生面對這些挑戰(課程發展議會,2001及2002)。要充分發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好處,2009年的高中課程改革是最後一個必要的步驟。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是:
   
在多元化及複雜的環境下,建立一個動力十足、生機蓬勃的教育制度,既能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也為學生提供有利環境,達致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的目標;
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進修和職業發展途徑,務求能更暢順地與二十一世紀國際高等教育及人力發展趨勢銜接。
 
因此,學校課程旨在:
 
提升所有學生的語文及數學能力,擴闊他們的知識基礎,提高批判性思考、獨立學習和人際技巧方面的能力,以及為他們提供更多在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育及藝術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
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以配合他們不同的需要、興趣和能力;
為學生日後進修,以及應付社會上日新月異的需求,作好準備。
   
 
1.3 課程架構的七個學習宗旨
 
高中課程架構的設計,是讓每個學生都能達成下列全人發展的學習宗旨,並能發展他們的潛能:
 
1.
善於運用兩文三語
2.
具備廣闊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他們個人、社會、國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3.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
4.
尊重多元文化和觀點,並成為能批判、反思和獨立思考的人
5.
掌握終身學習所需的資訊科技及其他技能
6.
了解本身的就業或學術抱負,並培養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
 
  反思問題
  上述學習宗旨與《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課程發展議會,2002)所列的,有何異同?  
  你的學校現時已實現了多少基礎教育的學習宗旨?  
 
 
1.4 設計原則
 
1.4.1 主導原則
 
為貫徹學習宗旨,並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高中課程建基於現有優勢和因應本地環境而作出改變。高中課程的設計是根據下列主導原則而設計的:
 
先前已掌握的知識
 
知識是個人經驗的累積。為確保課程能上下緊密配合,所有高中科目的發展,均建基於預期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和學習經歷。學校應確保學生已在初中階段(中一至中三),透過各個學習領域的均衡研習及跨課程學習機會,為高中課程作好充分的準備(請參閱第冊),但初中階段不宜過分偏重跨課程學習活動,而影響學生在八個學習領域上的學習。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
 
高中課程既能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同時在部分科目又可作深入研習,並且擴大了課程目標的範圍,加入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促進全人發展(請參閱第五A五B冊)。
 
求取理論和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
 
每個高中科目應講求理論和應用學習兩者之間的平衡,以確保各科的學習嚴謹而適切,並能配合學生的不同需要(請參閱第五A五B冊)。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
 
課程提供廣泛的科目和應用學習1課程,以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需要和能力。課程的安排切合個別學生的需要,包括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以及資優學生(請參閱第五A五B冊)。
 
1應用學習前稱為「職業導向教育」。詳情請參閱《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教育統籌局,2006)。
 
  反思問題
  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課程發展議會,2002)中所預期學生在這階段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和學習經歷等方面,你會如何描述你的學校為學生提供或規畫的課程?  
  你會如何發掘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潛能?  
  你的學校是否要面對學生更多元化的需要?如是,你有何策略照顧他們多元化的需要呢?  
  就你所教授的課程專業範疇,哪方面的知識應用日趨重要?  
 
學會如何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課程在各科加入獨立學習和共通能力的元素,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請參閱第冊),而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仍是高中教育主要培養的共通能力,這與基礎教育改革是一致的。
 
學習進程
 
高中課程的設計能幫助學生在中四盡量探索自己的興趣,並能在中五、中六順利修讀所選修的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請參閱第冊)。
 
更順暢地銜接不同的發展途徑
 
高中課程的設計,能銜接各專上和大專院校,讓學生得以繼續接受學術、職業或專業教育與培訓,或為求職作好準備(請參閱第冊)。
 
加強連貫性
 
課程的安排應避免科目過多,同時亦應減少內容重疊,以加強科目之間的連繫,包括應用學習課程,並引入其他跨學科元素,以確保課程在整體上能緊密結合(請參閱第冊)。
 
  反思問題
  在初中階段,你的學校在支援學生「學會學習」方面取得甚麼成果?  
  你對學校各個科目的橫向連繫有何認識?  
  根據上述原則,你如何評價學校所實施的中學課程?  
 
1.4.2 建基於首個五年計畫 (2001-2006年),第二個五年計畫(2007-2012年)的重點
 
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建議學校訂定短期改革目標(首個五年計畫),以貫徹七個學習宗旨(請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課程發展議會,2002),第1.7節)。
 
學校應持續發展首個五年計畫的優勢,包括在學與教方面首要培育的共通能力(即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和溝通能力);推行四個關鍵項目(即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以達成學習宗旨和八個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並透過校本調適,以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另一方面,學校應將下列的重點列入中期目標(第二個五年計畫)內,為學生提供一個寬廣而均衡的課程,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
 
在八個學習領域中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和價值觀的培養,除國民身份認同、尊重他人、責任感、承擔精神及堅毅外,並加入關愛誠信作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推動從閱讀中學習跨課程閱讀,讓學生不斷增進和建構知識,拓寬胸襟和視野,以及發展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
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包括:
  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得知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促進終身學習;
  採用靈活而多元化的評估方法,以肯定學生不同的潛能和能力;
  提供適切而清晰的回饋;
  容許學生積極參與評估活動,提升他們的反思能力。
 
  反思問題
  你的學校在首個五年計畫取得甚麼成果?  
  你的學校在哪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1.5 課程及評估架構
 
高中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延續,旨在提升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同時,課程是寬廣而均衡的,並建基於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在八個學習領域中所掌握的知識和學習經歷,以及所培養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請參閱圖表1.1)。
 
圖表1.1 建基於基礎教育的優勢:
 
有關初中課程的架構,請參閱《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課程發展議會,2002)。
 
  反思問題
  你學校的初中課程是否具備有效的跨課程學習機會?  
  你的學校有否改變原來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高中課程的三個組成部分
 
高中課程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及其他學習經歷。這個課程旨在讓每個學生發揮潛能,以及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
 
圖表1.2 高中學生課程
高中學生課程的組成部分
佔總課時的百分比
核心科目
所有學生必須修讀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作為核心科目
45-55%
選修科目
從20個高中科目、一系列的應用學習課程和其他語言中,選擇2或3個選修科目
20-30%
其他學習經歷
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藝術發展、體育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15-35%
 
核心科目
 
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 中國語文科 英國語文科
 
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課程包括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
 
圖表1.3 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課程
科目
建議課時
必修部分
選修部分
中國語文 12.5% - 15%
(338 - 405 小時)
佔總課時的67%-75% (225-304小時)
九個學習範疇:
 
  • 閱讀
  • 寫作
  • 聆聽
  • 說話
  • 文學
  • 品德情意
  • 中華文化
  • 思維
  • 語文自學
佔總課時的25%-33% (85-135小時)
從十個建議單元中,選修三至四個(其中一個可由學校自擬)
每個單元約佔28小時
英國語文 12.5% - 15%
(338 - 405 小時)
最多佔總課時的75% (約305小時)
三個學習範疇:
 
  • 人際關係
  • 知識
  • 經驗
九個建議單元,由19個單位組成
約佔總課時的25% (約100小時)
從語言藝術及非語言藝術兩個組別中,選修三個單元,每個組別最少選修一個單元
每個單元佔32至36小時
 
學校可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並考慮教師的意願和準備程度,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在中五年級開設合適的選修單元。
 
數學科 數學科  
 
數學課程由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組成。學生可以只修讀必修部分,亦可以修讀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的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或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圖表1.4 數學課程
科目
建議課時
必修部分
延伸部分
數學
必修部分 10%-12.5% (270-338小時)
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的一個單元 15% (405小時)
三個學習範疇:
 
  • 數與代數
  • 度量、圖形與空間
  • 數據處理
分為基礎課題及非基礎課題
選讀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或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通識教育科 通識教育科  
 
為確保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寬廣的教育,所有學生都需要修讀通識教育科。通識教育科包含三個學習範疇(六個單元)和獨立專題探究,其設計是讓學生能聯繫不同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並擴闊他們的知識領域。這課程讓學生更深入了解香港社會、中國的發展及其在現代世界的地位、全球化,以及他們在社會、國家和全球層面的公民意識和責任,並有助他們發展學會學習的能力,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圖表1.5 通識教育科課程
科目
建議課時
六個單元
獨立專題探究
通識教育
最少10% (270小時)
每個單元30小時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今日香港
現代中國
全球化
公共衞生
能源科技與環境
90 小時
建議範圍
傳媒
教育
宗教
體育運動
藝術
資訊及通訊科技
 
  反思問題
  你學校的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語文能力修讀高中課程?如否,學校有何措施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建議的課時分配與學校現時的安排是否相似?如否,你會如何改變現行的安排以符合要求?  
 
選修科目
 
高中選修科目
 
高中學制設有二十個選修科目,制訂時已兼顧各項相關因素,例如:內容嚴謹,符合學生需要,以及各科的橫向連繫。學生不必分流入讀文、理、工或商科班,他們可以選讀一些能培養其興趣和能力的科目,為日後升學和就業選擇開拓更多途徑。因此,學校可採用彈性時間表等措施,盡量提供更多科目,讓學生自由選擇。
 
   
  反思問題
  你的學校有否為初中及高中學生制定一個涵蓋所有學習領域的學習課程?  
       
 
圖表1.6概括了所有高中選修科目。
 
圖表1.6 高中選修科目
學習領域
科目
中國語文教育 中國文學
英國語文教育 英語文學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中國歷史
經濟
倫理與宗教
地理
歷史
旅遊與款待
科學教育 生物
化學
物理
科學 ( 綜合科學,組合科學)
科技教育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設計與應用科技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科技與生活(前稱為家政)
資訊及通訊科技
藝術教育 音樂
視覺藝術
體育 體育
 
應用學習課程
 
應用學習課程與高中課程的設計原則是一致的,就是學校課程應理論與實踐學習並重,讓所有學生都能發揮個人潛能。應用學習課程與高中的二十四個科目互為補足,地位等同其他選修科目。課程富挑戰性,為學生在學術及職業方面提供了發展的途徑。
 
應用學習課程涵蓋六個範疇,包括:(1) 應用科學;(2) 商業、管理及法律;(3) 創意學習;(4) 工程及生產;(5) 媒體及傳意;(6) 服務。此課程着重發展學生的基礎技能、思考能力、人際關係、價值觀和態度,以及與工作相關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作好準備。
 
香港中學文憑將記錄學生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習成果。學生的學習表現將分為兩個等級:「達標」和「達標並表現優異」。「達標並表現優異」將等同香港中學文憑水平參照匯報模式的第三級或以上。詳情請參閱《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教育統籌局,2006)。
 
其他語言
 
學生可以修讀其他語言作為選修科目(例如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學生必須參加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與海外考試機構合辦的國際考試,而考試成績將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證書中匯報。
 
  反思問題
  你對應用學習課程有多少認識?你認為這課程對學生有幫助嗎?  
  你的學校會否考慮為學生開設上述的外國語言課程(除了英語)?你的學校會怎樣安排課節呢?  
 
其他學習經歷
 
為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達到課程在學業以外的其他重要目標,學生應有機會體驗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藝術發展、體育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這些學習經歷可以與考試科目及應用學習課程互相補足,以便能培養學生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尊重多元價值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發展職業抱負(詳情請參閱第五A五B冊)。
 
 
1.6 資歷及銜接專上教育的途徑
 
新的公開評核
 
學生一般會在高中三年級完結時,參加香港中學文憑的評核和考試。新制度會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即學生的表現會參照一套預定的水平標準。學生的表現共分五個等級,每一等級均列有清晰的等級描述,以說明有關等級的典型學生的能力所及。
 
學生學習概覽
 
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再局限於公開考試的學業成績,他們在學習活動和其他方面的成績,將廣泛納入學生學習概覽內,並獲得確認。我們鼓勵每個學生制訂學生學習概覽,藉以全面反映學生就讀高中時的學習表現。學生學習概覽由學校簽發,作為香港中學文憑以外的校本學生表現「紀錄表」,以供大專院校及未來僱主參考(請參閱第五B冊)。
 
銜接專上教育進修途徑
 
學校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讓他們知道各種升學的途徑(請參閱圖表1.7)。

學校須熟悉各種可供學生選擇的途徑,有關的資料可存放於學校圖書館內,以供學生參考(請參閱第冊)。
 
圖表1.7 多元途徑
 
  反思問題
  你會如何描述你學校學生的需要?  
  你的學校如何協助學生達成高中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你認為哪些重點切合學生的需要?  
  在中學教育階段,你的學校在落實課程設計原則方面達到甚麼程度?  
  你的學校是否鼓勵學生培養個人興趣,並為學生提供邁向成功的各種途徑?  
 
 
參考文獻
 
教育統籌局 (2005)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香港:教育統籌局。
 
教育統籌局 (2006) 《策動未來 — 職業導向教育及特殊學校的新高中學制》,香港:教育統籌局。
 
教育統籌委員會 (2000) 《終身學習•全人發展 —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
 
課程發展議會 (2001) 《學會學習 — 課程發展路向》,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課程發展議會 (2002)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香港:教育署。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