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學習成果
1.  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興趣及信心
  協作教師指出,學生在表達能力、討論技巧、學習興趣及信心等方面都較學期初進步。據教師觀察,不少學生在學期初進行小組溝通時表現膽怯、欠自信,即使是首輪發言,也較難圓滿地運用一分鐘的發言時間,而即場的互動、交流則更少了。而經過一個學期後,學生皆能善用一分鐘首輪發言清晰表達自己的立場及論點,並在討論的過程中主動爭取發言機會。在討論的時候,學生或深化自己的論點,或質疑同儕的觀點,討論的質素明顯比學期初為高。
 
2.  提升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協作教師在設計教學單元時,向學生介紹了不少思考工具,如「思維八卦」、「六頂思考帽子」等。學生也能善用有關工具,作多角度思考,拓闊思考層面,提升學習表現。
 
3.  學生能監控及改進自己的學習
  協作教師指出,大部分學生都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對自己的學習進度感到滿意。學生在課堂前認真準備,在課堂內參考教師及同儕的意見作出改進,在課後嘗試不同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學習表現,可見學生能有意識地監察及改進自己的學習情況。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