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概覽 示例特點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相關資料
> 學習成果
  • 學生層面

    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展現在學習動機與自信、整體語文能力和情意發展三方面。

    1. 學習動機與自信得以提升

      眾所周知,學生尤其是初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成效,關鍵在於其內在動機及信心。團隊於第一年的小二共備會中集思廣益,設計出一個又一個別具特色的課堂活動,成功引發學生的外在動機。駐校言語治療師特別留意語障學生的表現,發現平日怯於表現自己的語障學生,於課堂上都積極參與活動:主動舉手發表意見及回答問題,說話聲量亦較前進步,顯示其說話信心有所提升。至於能力較高的學生,無論在運用語氣來表情達意,以及與同學合作溝通的能力都有顯著提升;而且他們都樂於創作屬於自己的小故事,並以此作為娛樂。正因為學生們對說故事產生興趣,團隊於協作第二年設計的「成語廣播劇場」取得很大的迴響:

      • 小三學生於課堂內分組進行廣播劇表演時,會主動加插各種聲效以營造氣氛;
      • 同學間選出廣播劇的「劇帝」時,會向表演的同學提出建議以鼓勵其有更大的進步;
      • 學生於學校舉辦的「閱讀日」中,主動提出到一年級課室作「巡迴表演」,教師於是安排三年級學生分成20小組演出廣播劇予一年級學生欣賞,結果大家都在那天度過了充實而愉快的上學日。

    2. 整體語文能力的提升

      經過說話教學的訓練,學生會特別注意故事中過渡語的使用、角色的語氣與感情的關係;在以後的記敘文教學中,學生亦較主動找出事情的原因、經過與結果,顯然對文章的理解更有信心。至於學生寫作動機亦得以提升,部分有讀寫困難的學生,透過小組學習及分組對話活動,對故事的理解及人物的情感掌握具初步的信心,亦促使他們嘗試模仿寫作故事;至於能力較高的學生,在課堂完成後繼續創作不少故事,其創意思維得到持續發展。

      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進益,創作出不少有趣的故事。雖然當中文字語句仍屬稚嫩,但不難發現他們確實掌握了故事結構及順序、角色語氣及動作、過渡語運用等寫作故事的技巧。可見由說到寫的教學,促使學生通過說話活動,較快速地掌握了創作故事的竅門;在提升了學習自信心及學習動機後,學生對於以文字進行創作就有了較大的信心,而其表現亦令教師更積極地設計往後的校本課程 (見圖6)。

      圖6:學生都能投入說話活動,所設計的小故事亦生動有趣


    3. 學生的情意發展

      教師對學習差異的關注和有系統的課程規劃,使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都建立了互信友好的關係,有效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及情意發展。例如,當分組改編成語故事《亡羊補牢》成為廣播劇劇本時,團隊發現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框架下,都願意發表意見,學習更有效率:

      學生1:呢句要用咩語氣?係咪「後悔」呀?
      學生2:咁「無奈」得唔得呀?
      學生3:二叔提了佢,係佢自己唔整個欄先再俾狼偷食咋!點係「無奈」呀!
      學生1:咁「失望」得唔得?
      學生4:頭先佢講了啦,農夫自己唔整個欄,所以佢應該係「後悔」架!
      學生2:快D啦,陣間小息仲要練架!
      學生4:係呀!如果唔係點講(小組分享)啊?

      此外,團隊觀課時亦發現學生在分組進行說話練習時,都較以往主動及合作,充分表現合作學習的精神:

      (以下學生正分小組進行角色語氣的練習)
      學生1:呢句點讀呀?我唔知呀?
      學生2:呢度要「欣賞」呀!頭先你唔似欣賞。
      學生1:咦?呢個盾牌好似都好結實喎!
      學生2:咁樣似讚人多喎。


      另一個叫老師們感到窩心的成果是,學生學習怎樣寫便條後,給老師和父母送上一張又一張充滿關懷的心意卡,表達他們對長輩的敬意(見圖7):

      圖7:小二學生祝福教師「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快下班」;祝爸爸「快一點回到家」


  • 教師層面

    三年的協作帶來豐碩的學習成果:每位參與的協作教師皆表示感受到學生對公開說話的信心比以前增加,而明顯的是說話能力稍遜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課程內皆能得益;在說話信心與能力方面俱有所增長、提升。

  • 學校層面
    • 教師把教學材料整理、檢討及修正,初步建立初小的校本說話課程,並在本組2010-2011年度周年分享會中分享成功經驗。

 

 

 

版權所有 © 2022 教育局 語文教學支援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