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來說,這種模式起步容易,收效明顯,並可發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但要視乎教師能否有足夠的信心帶領。此外,若專題項目太著重教師主導,又或是太著重評估出來的分數或等級,則學生參與的「外在動機」或會被增強,內在動機(internal motivation)卻會因此而減退,若學生漸漸不著重「外在誘因」,太多這類的專題項目便會造成反效果;但若在研習過程,適當地減少教師主導,讓「外在動機」轉移成為「內在動機」,則學生的學習興趣亦會被提升,對推行全方位學習肯定有一定的幫助,故持分者參與程度的高低,要視乎推行時所採用的手法。當然若沒有完善的整體規劃,教師(或只是某部分教師)和學生便會被龐大的工作量所消耗,對學習徒勞無功。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的老師平均要負責三至四個專題研習,在學生進行專題研習的過程中,他們會按學生的需要,向學生建議主題,最後負責審批同學所擬的題目。學校亦為教師提供足夠的訓練,製訂指引,讓各教師及學生明白自己在過程中的角色。
 
該校提供的參考資源:
 
<Job Allocation>
 
Guidelines for teachers
 
學生指引
 
專題研究工作流程圖
 
 
諍友迴響:
  • 經過多年的發展, 教師對帶領專題研習已具備足夠的信心及能力, 如何讓新入職教師也能掌握有關技巧,會是學校要繼續面對的挑戰
  • 高年級的同學(中六)也會協助教師支援低年級的同學, 讓學生能發揮協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