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技能的層面)認識有關的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 Skills)

..........了解現時勞工市場和「就業能力」的概念,知道可能入職行業的起薪點、所揀選行業的晉升機會和趨勢,以及所需的「個人品德」。

..........「就業能力」這個概念在最近數十年引起廣泛關注,並與傳統地按照學業成績和資歷而釐定的甄選準則背道而馳。這個概念牽涉培養「正確」的個人品德或工作能力是何等重要的問題。此外,亦針對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的各種問題。現有的工種很可能在三年後已不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須在任職「時」迅速掌握特有的技巧及知識,而非單只在任職「前」予以掌握。因此,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換句話說,僱主會物色一個在態度上具備「就業能力」,能迅速地學習,以及具備廣博知識的人,俾能面對「工作領域」中「難以預測的情況」。採用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即按照學生的能力配對工作類別,往往流於不足、不合時宜和過於簡單。不論勞動市場的走勢如何,學生必須有令自己具備「就業能力」的意識。

..........在任何「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中,教師須處理的問題是,入職前和入職後僱主對有關行業的要求。問題的核心所在是僱主要求「什麼」個人品德和「為什麼」如此要求。學生須站在僱主的一方,反思更為重要的問題。舉例來說,教師可問學生為何僱主把「能說流利普通話」作為銅鑼灣珠寶店售貨員必備的條件。此外,教師亦可鼓勵學生預測就業市場的未來趨勢,例如三年內的趨勢,以培養個人的潛能(Personal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