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 媒介形式的評鑑能力
  前測(二零零二年三月四日):
 


l

有 13.9% 學生嘗試對電影作品作較詳細的評鑑,但是只能說出一般的感受,
欠缺有分析 :「我覺得這件作品用了暗沉的顏色去表達出男女主角的憂傷,
鏡頭亦集中在男女主角,使他們與街道上的人有對比,背景音樂更能突出憂
愁的情景。」。

  後測(二零零年六月三日):

  l
大部份學生(91.1%)能清晰地分析後測所選播的作品,其中有35.3%有層次的
推敲能說出表達意念的手法;
  l
另外,學生在評論作品形式和其他作品形式的不同之處時,亦加入自己的價
值評賞:「可以將情感發揮得更好,可以生動一點。」,「用了暗示,又用
一些天真無邪的小孩,更不太著重顏色,又有聲音,又要剪片等。」,「我
覺得這類型的作品有點現實,並不是藝術創作是想出來、虛構。」


iv. 創作意念的分析
  前測(二零零二年三月四日):

  l
有27.8% 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很難明白」,無法明白作品的意念;
  l
學生雖然不能清地表達意念,亦有 63.9% 的學生願意嘗試猜測,其中有22.2%
的學生能概括地說出意念 :「男女主角由 ( 相 )識到不相識中的憂傷,好像二
人互相心連心,但不能碰見。」;
  l
有 27.8% 的學生對意念的表達方式嘗試做分析:「音樂較淒慘加上沒有對話。
」「表情、音樂、拍攝手法等都很配合。」,但只是點到即指的答法,沒有引
申和舉例;



  後測(二零零年六月三日):

  l
只有二位( 5.9%)學生是表示不明白作品的創作意念;
  l
其他學生 (2.9%)即使是覺得作品意念的表達方式無效,但是仍能明白箇中意念
:「是表達香港人對回歸的諗法」,而且覺得「不一定所有人看完都明白背後
的意思。」;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