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聯想能力
  前測(二零零二年三月七日):

  l
雖然有72.4%的學生明白漫畫的背後意思,但是對作品的聯想能力則偏低,只
有的37.9%的學生有相關的聯想,可能覺得事不關己,對社會時事的態度比較
冷淡。


  後測(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七日):

  l
相比前測,學生聯想的事件明顯地豐富,有67.9%學生對相關圖作出伸 延想
像:「有一個人是很有錢,又開了很多分店,但是金融風暴後他就破產,結果
要做圖畫內的人。」「一些原本是大商家,也要做這些事,可代表為(某超市)
的豬肉減價,與某豬肉批發商談判。」


iii. 媒介形式的評鑑能力
  前測(二零零二年三月七日):

  l
有48.3%的學生應用平日視覺藝術科的評鑑方式作簡單的評賞,而有27.5%的學
生未有作出評鑑,其中有 10.3% 的學生表示不懂得評鑑:「因為我看不懂這張
四格漫畫,加上,我又不是一位美術科的評鑑家」。


  後測(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七日):

  l
有 32.1% 學生能指出漫畫與其他創作手法的不同之處,例如是:「這一類型的
漫畫和一般的藝術作品有很大的分別,例如這幅漫畫是三格,但一般的藝術作品是單一格的,漫畫有很多對話框,但一般藝術作品是很少對話框或沒有對話框。」,「一.有分多格及單格;二.有趣生動;三.表達淺易。」。但是,仍未能提及政治漫畫或是時事性漫畫的性質;
  l
能引用所學過的漫畫的語言去分析畫面的結構,例如學生所提及:「視覺流程
」「對話框」「線條表現了其質感等」。


iv. 創作意念的分析
  前測(二零零二年三月七日):

  l
大部份學生 (72.4% )都能將所見的漫畫和社會上發生的時事拉上關係,而明白
其中的意義。

   
  後測(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七日):

  l
大部份學生 (75% )都能捕捉到漫畫的意義,在表達對漫畫意念上,學生亦有較
詳細的表達。「 在圖一,有一女士要腩排,老闆就說:『冇問題,計平D你。
』那女士就說:『咦?乜把聲咁熟鵅H』又說:『鵅H!…果…果然係誠…誠
…』這畫是諷刺5月7日的某超級市場和『街市』的豬肉減價戰。」;
  l
但是對漫畫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對特定時事的不甚敏感,於是出現了另類的意
思轉譯,但是亦不乏想像力:「作品是講述一個師奶去買豬肉,但她在買豬肉
時,竟然認出這個老闆是位議員。」。


   

(d) 完成作品


   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對漫畫內容的重視。他們明顯懂得及掌握創作的步驟
及方式。在創作的預備階段,他們先自行搜集報章的時事報導,再選擇自己有興趣的
相關題目來進行構想,完成創作後,並能說明其創作意念及表現的效果或特色,從創作中理解漫畫創作的背後意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